新生兒溶血病(母嬰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的治療要點
新生兒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人類血型系統有40多種,但以ABO和Rh血型系統母嬰不合引起溶血者為多見,其他如MNS、Kell、Duffy、Kidd等血型系統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極為少見。
1、胎兒治療 對已致敏的孕婦北京協和醫院用益母草500g、當歸250g、川芎250g、白芍300g、廣木香12g共研成細末、煉密成丸,每丸重9g,孕期中每日服1~3次,每次一丸,直到分娩。給Rh或ABO不合的孕婦口服黃疸茵陳沖劑(包括茵陳、制大黃、黃芩、甘草等),對防止流產、殆胎、早產及減輕新生兒癥狀有一定療效。在妊娠早、中、末期各進行10天的西藥綜合治療(維生素K 2mg,每天1次,維生素C500mg加25%葡萄糖40ml每天靜脈注射1次,氧氣吸入每天2次,每次每次20分鐘。維生素E 30mg每天3次需要整個孕期服用)了可減少死胎、流產、早產和減輕新生兒癥狀。
由于妊娠越近足月,抗體產生越多,影響胎兒越大,死亡機會越多。若過去史有過死胎或本胎Rh抗體效價由低升高到1:32~64或由高突然轉低;胎心音出現雜音,孕末期腹圍、體重過度增大,或自覺全身乏力、胃納不佳,羊水膽紅素升高,影象診斷有水腫、腹水、肝脾腫大等都得考慮提早終止妊娠。一般在35~38周時引產,力爭L/S比值≥口服苯巴比妥一周(10~30mg每日3次)可減少RDS和增加胎兒肝細胞酶的活力,減輕生后黃量。ABO不合者較輕,很少需要提早終止妊娠。
若羊水光密度檢查提示有胎兒死亡可能的重癥病例,可考慮在孚1周起進行宮內輸血,隔周再輸,以后每3~4周一次,將血注入胎兒腹腔以糾正貧血,使獲得存活機會。輸血量按胎齡減20乘10計算,進血量過多、腹壓超過臍靜脈壓力可致循環停止,胎兒死亡。但此法本身有引起感染、出血、早產可能,刺激胎盤可導致更多胎兒血液流入母體,加重病情,故一般不用。
2、臨產時的處理 盡可能準備好獻血員、器械和換知人員。一般ABO不合以足月自然產為好,Rh不合需提早終止妊娠者可作剖宮產。由于紅細胞在胎內已有破壞,缺氧較明顯,出生時容易有窒息,需作好防范。胎兒娩出應即鉗住臍帶,以免臍血流入兒體過多,加重病情。斷臍時殘端留5~6cm,遠端結扎,裹以無菌紗布,湡上1:5000呋喃西林液,保持濕潤,以備換血。胎盤端的臍帶揩清表面母血后,任臍帶血自動流入消毒試管3~5ml送特異性抗體及血清膽紅素測定,同時作血常規、血型、有核紅細胞計數,擠勒臍帶會使膠質混入血中,可影響抗人球蛋白試驗的正確性。胎盤需測理后送病理檢驗。胎盤越重,發病越劇。
3、新生兒治療 出生時的重點是防治貧血和心衰。有貧血、全身水腫、腹水、心衰者,在抽腹水、臍靜脈放血30~50ml后、立即換濃縮血。生后2~7天的重點是防治黃疸和膽紅素腦病。2個月內應注意嚴重貧血。對于黃疸和高膽紅素血癥的處理,用光療法及中西藥物后能緩解大多數病例,但盡快移去抗體、減少紅細胞繼續破壞、降低膽紅素濃度、糾正貧血改善缺氧和防止心衰等,還是需要換血。其效果比光療、藥物好,但人力、物力花費較大,并有血栓和空氣栓塞、心臟停搏等危險和感染的可能,故應嚴格掌握指征。
⑴換血指征:①新生兒出生時臍血血紅蛋白低于120g/L(12g%),伴水腫、肝脾腫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②血清膽紅素達342μmol/L(20mg/dl)或情況良好無嗜睡拒食癥狀的較大體重兒可達427.5μmol/L(25mg/dl)或以上換血。③凡有膽紅素腦病癥狀者。④早產及前一胎病情嚴重者適當放寬指征。
⑵血型選擇:Rh溶血病用ABO同型(或O型)Rh陰性的肝素化血,如有特殊血型的冷凍血,經解凍等處理即可使用。不得已時也可用無抗D抗體的Rh陽性血(較好是未接受過輸血的男孩南血員和示妊娠過的女性獻血員),ABO溶血病用AB型血漿加O型紅細胞混合后的血。
⑶抗凝劑:每100ml血加肝素3~4mg,抗凝效果好,換血后能用肝素半量的魚精蛋白中和。一般枸櫞酸鹽保養液抗凝要占血量1/5,使血液稀釋,糾正貧血效果差,并可結合游離鈣,引起低鈣血癥,故每換100ml血應緩注105葡萄糖酸鈣1ml,換血結束時再緩注2~3ml。

- 新生兒溶血病治療方法 |
- 新生兒溶血病病因 |
- 新生兒溶血病飲食 |
- 新生兒溶血病專家 |
- 新生兒溶血病醫院
- 新生兒溶血病治療指南 |
- 新生兒溶血病癥狀 |
- 新生兒溶血病檢查 |
- 視頻 |
- 新生兒溶血病咨詢
- 友情鏈接:
- 新生兒溶血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