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腺瘤(腦垂體腺瘤)
如何診斷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是一種不太常見的顱內腫瘤,一般都是良性的,并沒有致癌的危險。一般發生在青壯年時期,常引起肢端肥大癥,不育或陽痿。嚴重危害人們的患者生活學習以及生育功能。因此人們一定要在疾病發生時,及早診斷,可根據臨床癥狀、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幫助確診。
一、診斷
腦垂體瘤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視力視野障礙及其他神經系統所見,以及內分泌學檢查和放射學檢查等,典型的垂體瘤診斷不難。但在早期的垂體瘤,癥狀不太明顯時,診斷并不容易,甚至不能發現。
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和擴展方向及分泌激素的類型有關,包括以下4組癥狀:
1.垂體瘤分泌激素過多引起的癥狀和體征:常見者為肢端肥大癥,庫欣綜合征及催乳激素瘤。
2.垂體本身受壓癥群:主要是垂體促激素分泌減少,一般首先影響生長激素GH,其次為促黃體素,促卵泡素,最后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素,少數可伴有尿崩癥。
3.垂體周圍組織受壓癥群:包括頭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下丘腦綜合征和腦脊液鼻漏等。
4.垂體卒中:指垂體腺瘤和/或垂體本身梗死,壞死或出血,臨床上可迅速出現壓迫癥狀及腦膜刺激癥狀,垂體功能亢進的臨床表現可消失或減輕,甚至出現垂體前葉功能低減。
二、檢查
1.內分泌學檢查
應用內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測定腦垂體的生長激素、催乳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濾泡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等,對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
2.影像學檢查
(1)蝶鞍像:為基本檢查之一。在垂體瘤很小時蝶鞍可以沒有變化,由于腫瘤日漸長大,可致蝶鞍擴大、骨質破壞,鞍背侵襲等。
(2)CT檢查:采用靜脈注射造影劑增強后,可顯示出5mm大小的垂體腺瘤。更小的腫瘤顯示仍有困難。
我們不僅要做好垂體腺瘤的診斷工作,更要注意與容易混淆的疾病做好鑒別。顱咽管瘤與腦垂體腺瘤的癥狀相似,顱咽管瘤多發生在幼兒及年輕人,病理變化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育停止,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臨床表現,體積大的腫瘤呈現顱內壓增高癥狀。臨床影像學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腫瘤多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部。
- 友情鏈接:
- 垂體腺瘤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