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缺乏病的飲食調理
要防止鋅缺乏病首先應從調整膳食入手,據測定,動物性食物中含鋅較豐富(3~5毫克/100克),而且吸收率高達50%左右。植物性食物中含鋅不多(1毫克/100克)而且吸收率僅10~20%。由此可見,要防止鋅缺乏病,應鼓勵孩子多吃瘦肉、豬肝、蛋黃等動物性食物,并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習慣。一旦發生鋅缺乏病也不必緊張,只要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硫酸鋅或葡萄糖酸鋅,便可糾正鋅缺乏病,食欲明顯增加,生長發育逐漸加快,整個療程應堅持服藥2~3個月。
改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多吃一些牛羊肉、豬肉及肝、魚等含鋅較高的食品,因動物性食物較植物性食物中的鋅更容易被吸收和利用。蔬菜中的大白菜含鋅也較高,是容易獲得鋅的食品來源。
補鋅的辦法,一是服用鋅劑,一是飲食調理。鋅劑的補給可給0。2%硫酸鋅糖漿,每日每公斤體重1~2毫升,分2次服,連服4~8周。由于鋅缺乏病引起厭食、異食、口腔潰瘍的,可用葡萄糖酸鋅顆粒,2~3歲的小兒,每次5毫克;3~4歲每次6毫克;4~6歲每次7。5毫克;6歲以上每次10毫克,每日2次。中藥中的雞內金、神曲、白術、淮山藥、茯苓、谷芽、百合、玉竹、沙參、生薏苡仁、遠志、使君子等,經科學測定,含鋅量都較高。所以,由于鋅缺乏病引起的厭食,可用雞內金、神曲煎水當茶飲,或用白術、茯苓各12克,雞內金、神曲各8克,谷芽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每日用百合20克,沙參、淮山藥各10克,加水500毫升,糖適量,煮成百合糖水吃。
飲食調理,首先要注意食物的多樣化,粗精搭配,含鋅比較多的食物,如魚、瘦肉、肝、腎、蛋及奶制品、蝦皮、馬鈴薯、花生、核桃等,發酵食物和發芽的豆制食物,如饅頭、豆芽等能使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促進鋅和鐵的吸收,也可適當多吃。
- 友情鏈接:
- 鋅缺乏病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