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臨床上分為哪些類型?
時間:2016-11-07 12:06來源:求醫網
血管瘤是小兒常見病,多屬良性腫瘤,先天性居大多數,它是先天性血管畸型,由胚胎時期殘留的胚胎血管細胞生長而成。在臨床上普遍分四種類型:
(1)鮮紅斑痣 它是由于先天性毛細血管壁單薄,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擴張所致。普通在出世后不久呈現,體現為一個或數個境界清晰的淡紫色、淡紫赤色或赤色的斑塊,巨細不等,不高出皮膚,壓之易褪色。好發作于前額、鼻梁、頸后、后枕部頭皮和兩眉之間等部位。發作于枕部、額部、或鼻梁等處的鮮紅斑痣,多在2歲前簡直悉數可自行衰退,不留痕跡,不需醫治。但較大、較廣泛的常終身繼續存在。
(2)毛細血管瘤 又叫單純性血管瘤或草莓狀血管瘤。普通于出生后1~3個月左右呈現,它多發作在顏面,其次在頸部、軀干。生后即見巨細不一,形狀不同,略高出皮膚,鮮赤色或紫赤色的柔軟腫物,壓之不退色也不削減。隨年紀增加而逐步增大,1~2歲內長到最大而逐步緩慢衰退。衰退開始時顏色變暗,中心呈現巨細不等色素減退和淡灰色斑駁,逐步擴展,損害逐步變薄,變平,結尾完全或大部分變成萎縮疤痕。
(3)生后或生后不久發作,也有1歲后才發病的,它生長緩慢,但損害大。好發于頭皮和面部,常常累及口腔、咽頰粘膜。還可以發作在內臟,如肝臟海綿狀血管瘤。也可發作于肌肉間、骨間,為肌間海綿狀血管瘤。宏大的海綿狀血管瘤還可兼并血小板削減癥及紫癜。此型血管瘤以嬰幼兒常見。年紀越小,出血越頻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腦出血能危及生命。
(4)混合型血管瘤 即兩種或兩種以上血管瘤還存在,以其中一種類型體現為主的血管瘤。
其實,小兒血管瘤的醫治,可根據年紀、部位、類型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醫治辦法。除少數發展迅速或特別部位需積極醫治外,大部分血管瘤的早期如鮮紅斑痣、毛細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均可動態調查,等候自行衰退。
每隔3~6個月到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隨診,調查其巨細、顏色、厚度的變化,以決議能否可等候自行衰退。如無衰退跡象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醫治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