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竇炎如何診斷
時間:2013-03-19 10:21來源:求醫網
胃竇炎是指局限于胃竇部的一種慢性炎癥,主要病變多局限于黏膜層,但也漫延至肌層或漿膜層。在病變部分出現水腫、炎癥細胞侵潤和纖維組織增生,使局部變厚,甚至狹窄;部分病例可有黏膜表面糜爛、腸腺上皮化發生變化。胃竇炎的診斷除了要看患者的癥狀外,還需借助于胃鏡檢查來確診。
胃竇炎的診斷依據:
1、粘膜紋增粗、紊亂,可寬達1cm左右,胃竇粘膜紋多呈橫行,胃壁輪廓呈規則的鋸齒狀,鋸齒的邊緣也甚光滑。
2、胃竇激惹,表現為幽門前區經常處于半收縮狀態,不能象正常那樣在蠕動波將到達時如囊狀,但能縮小至胃腔呈線狀。
3、當病變發展至肌層肥厚時,常表現為胃竇向心性狹窄,形態比較固定,一般可收縮至極細,但不能舒張,與正常段呈逐漸過渡或分界比較清楚。狹窄段可顯示粘膜紋,多數呈縱行。
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與證實,消防醫院胃病診療中心專家組發現治療糜爛性胃炎最有效的方法是中西醫結合,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專家組獨創了該院有特色的“兩檢一調分型療法”來治療糜爛性胃炎。
“兩檢一調分型療法”總結傳統中醫胃病治療理論,融合先進醫學臨床治療經驗后,提出先憑借西醫兩種先進檢查技術——美國索諾聲無痛體外胃腸影像掃描儀和新一代(C14)呼氣檢測儀得出精確診斷結果,再聯合中醫辯證觀點,根據不同病因進行分型調理和治療,達到“養胃護胃”,修復胃黏膜,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遏制胃病復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