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西安國醫血液病防治中心 > > 白血病的資料
白血病的資料
時間:2012-11-29 10:38來源:求醫網
白血病的資料。白血病(Leukemia)是一類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細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而停止在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而正常造血受遏制。根據回顧調查,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細胞的惡性增生,可進入血循環、并且浸潤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中,臨床可見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并進入外周血液,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明顯吸附,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經性負感組織增生,還有許多因素如食物的礦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藥物變異、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白血病很復雜,很難幾句話說清楚。有淋巴細胞型和粒細胞型,每一型又有多種亞型,又急性和慢性。化療的方案又有很多種,每個方案對某個個體的療效又不盡相同,產生的副作用在每個個體上的表現也不盡相同。得病的原因也各異,有基因缺陷得病的,有接觸放射物質、化學品物質得病的。治療中所面的問題又不一樣。所以你最找這方面的書看看,好有些感性認識,對今后可能面對的問題有點準備。
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其特點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白血病細胞無限制地增生,并進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細胞的制造被明顯遏制,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病毒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但還有許多因素如放射、化學毒物(苯等)或藥物、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急性白血病 發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細胞,若不治療病人常于半年內死亡。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①ANLL分為7型 ,即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病人常突然發生貧血、感染和出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胸骨壓痛,血常規和骨髓檢查可確定診斷。近年來療效有較大提高,有些病人已治愈,除輸血和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外,聯合化療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由于新的有效化療藥物的不斷涌現和聯合用藥方法的改進,完全緩解率已達80%以上;另外分化誘導劑維甲酸等可使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分化誘導成熟,療效顯著,是近年來的重要發現;骨髓移植可獲痊愈,但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慢性白血病 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癥狀,常在看其他疾病驗血時無意中發現,根據細胞類型又分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兩大類 。CML常有明顯脾腫大,白細胞計數常高達 100——200×109/升(L),骨髓粒細胞極度增生,以成熟和中、晚幼粒細胞為主,90% 以上有特征性的(ph1)染色體。治療可用羥基脲和馬利蘭,近來發現干擾素 α-2b有較好療效,還能消除ph1染色體,骨髓移植可望治愈。CML 晚期可急性變,治療同急性白血病,但預后更差。CLL 常有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多為15——50×109/L,骨髓淋巴細胞極度增生,主要是成熟淋巴細胞,早期常不需要治療,而有明顯淋巴結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者可用瘤可寧,也可放療,近年來發現干擾素亦有一定療效。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衰竭和感染,骨髓衰竭是疾病終末期的表現,難以治療,但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會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