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西安國醫血液病防治中心 > > 白血病心理療法
白血病心理療法
時間:2012-12-31 14:03來源:求醫網
有些癌癥、白血病患者一旦被確診,便認為:“一切都完了”,精神防線崩潰了,消極等待死神的降臨。俗話說:“哀莫大于心死”,這樣的患者思想上不再有生存信念,常常過早地死去。
就目前來說,癌癥患者的命運絕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悲觀。本世紀60年代被認為不治之癥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現在90%可緩解,50%可治愈。惡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宮頸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只要早期發現,治愈率也可達90%以上。
緊張情緒是使白血病復發的因素之一。絕望、孤僻的情感肯定會損害一個人的康復;經常遏制感情使之不外露,體內的緊張情緒就會不斷積聚,造成一種長期的精神負擔;如果學會放松自己的感情,經常與親友或醫生護士交談,解除自己的緊張情緒,就能減輕這種負擔,減少緊張造成的危險性。心理因素可通過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進而影響癌的發生發展和消滅,因而白血病患者要盡量舒緩精神壓力,調節機體的自身免疫能力。
精神療法的功能機理
現代醫學、心理學專家們發現,希望、信心屬于一種很有效力的心理素質,它能使人產生開朗、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增強大腦皮質的功能和整個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進而通過植物神經的遞質系統、內分泌系統等中介分泌皮質激素和腦啡肽類物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并能充分調動機體的巨大活力,通過調整、代替、補償,使體內各種組織、細胞的功能恢復正常,各器官間功能重新趨于協調。
并認為:癌癥患者,只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并抱有必勝的信心,就能夠動員自己體內足夠的力量來抵緩癌,身體本身就可能征服癌癥。因此癌癥患者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也能在他的生活中發揮出最大的能力,直至最終能戰勝癌癥,獲得新的生命。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人體的痊愈系統與其信念系統是密切相關的,免疫系統在抵緩癌癥的侵襲和擴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臨床實踐揭示,越是有堅強信念的人,就越能夠有效地調動那些具有緩癌作用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即NK細胞)的緩癌活性,并能激活那些平時處于“休止”狀態的細胞恢復活力,這就大大有利于遏制和殺死癌細胞。并且,有這樣的共識:生存的希望,以及信念、意志和毅力,是戰勝癌癥不可忽視的重大力量,它將輔佐其他療法發揮出最大的效力。
(一)生活意義療法
本世紀80年代,日本腫瘤專家伊丹仁朗在治療晚期癌癥中創立了一種心身治療方法——“生活意義療法”。該療法的出發點是,對腫瘤病變不僅要從生理學的角度,還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治療。該療法讓癌癥患者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同不安和恐懼進行斗爭,使之心理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目前,“生活意義療法”已在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得以推廣,是值得推薦的精神心理療法。
生活意義療法包括幾個方面的指導措施:
1、生活要有目標,活一天就要愉快地生活一天,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個人興趣和對社會做點貢獻等方面。
2、要有正確的生死觀。從科學角度探討死亡,人有生有死,把它視為自然現象,要把這些問題置之度外,心情就會放松。這樣,就可以無憂無慮地與病魔作斗爭。
3、要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同不安和恐懼進行斗爭,積極參加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動,如講笑話、聽音樂、看電視、玩游戲、登山和交朋友等。
(二)信心療法
當患者知道自己得了癌癥時,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反應是不足為怪的。
美國華裔醫學博士翁廣安先生給患者開出了一張癌癥康復三大信念的奇效良方:即,相信癌癥是一種疾病,不一定會致命;相信緩癌的治療是支援體內防御的盟友; 緩癌的根本要立足于信心。
科學研究證明,每個人的機體內部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后,它將使人得到意外的收獲,甚至會出現奇跡,而信心就可激發這種潛能。
我國優秀的緩癌明星——高文彬,是原海軍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76年6月的一個早晨,突然感到右肋岔氣似的疼痛,到海軍醫院檢查,病理檢查報告:腺癌。1976年8月31日,因晚期肺癌入院手術。醫生開胸一看,縱隔及肺門淋巴廣泛轉移,無法切除癌瘤,只好又縫合。醫生預言他僅能再活半年左右。
面對死神的威逼,他絲毫沒退卻,而是懷著堅定樂觀的信念與病魔斗爭,那時他55歲。除了放療、化療和中醫中藥治療外,他長年堅持體育鍛煉,無論寒冬酷暑,雨雪風霜,從未中斷過。高文彬自信、頑強地走著這條漫長的路。18年過去了,他不僅健康地活在人世,而且寫出了《癌癥康復者談緩癌》一書,在眾多患者中間流傳,使他們增添了戰勝癌癥的勇氣和力量,此書得到了優秀科學家錢學森的高度評價。
(三)交際療法
癌癥患者往往容易產生一些不良情緒,這時患者如果缺乏人際間的交往,常常處于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就會使上述種種不良情緒無從得到良性渲泄,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勸導,由此,將會導致加重病情的嚴重后果。
所以,癌癥患者得病后,一定不要與世隔絕,要積極地參加社會交往,特別是要注意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增強與癌癥病友之間的聯系,用集體的力量(也可稱之為“群體心理療法”的作用)來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
在上海,有一個由幾百名癌癥患者組成的“癌友俱樂部”;在北京玉淵潭公園的八一湖畔,也有一個緩癌樂園;在南京,有一個“手挽手,走進生命綠洲”的癌友康復協會,這些都是群體心理療法的好形式,他們有個共同的約定,或聚會,或交流,開展各種緩癌活動,舉辦藥療、食療等康復咨詢講座及文體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有腫瘤專家講腫瘤的預防和治療,有患者談自己的體會,還有癌癥康復者介紹他們的經驗。交流時常常是邊談邊說話,邊講邊議論,有問有答,氣氛熱烈,使參與者受益匪淺。
(四)想象療法
想象療法,屬于心理療法的范疇,又稱“精神性療法”或“整體機能療法”,還有人把它稱為“精神想象操”。
美國卡爾·西蒙頓醫生,運用“想象療法”治好了自身的皮膚癌,自1971年以來,他就用編定的“精神想象操”來治療晚期癌瘤。受治療的患者每天進行3次想象操治療。醫生讓他們閉目靜坐,順著指導語而開始精神想象。
這些患者雖臨床診斷已明確表明他們的生命不會超過一年,然而,在西蒙頓的整體機能治療下,其中絕大多數人的生命都延長了,至少也生存20個月以上。另有一位喉癌患者,癌瘤幾乎阻塞了她的咽喉,每天只能喝一些果汁,醫生已“無計可施”,斷言她只能活一兩個月。后來,患者接受一位精神心理學家建議,采用“想象療法”治療,每天靜坐在床上,排除雜念,想象自己體內的白細胞成了驍勇的“戰士”,一起集中到喉頭將癌細胞惡魔一個個殺死,如此只一個月,病情便有明顯地好轉,一年之后,癌瘤竟奇跡般地消失了。
現代醫學心理學研究發現,想象療法是借助患者的主觀意念進行積極的思維和想象,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從而使患者的病癥得以緩解或消除。
同時,人的大腦右半球司職想象功能,如果人們能通過想象改變不良刺激,就會分散腦右半球對免疫系統的遏制作用。
鑒于想象有“越想越像”的神奇功能,美國專家已將免疫系統與癌細胞作戰的過程先編制成程序,然后讓患者閉目、放松,再按編好的作戰程序想象“攻擊”細胞。結果:在119名接受這種療法的患者中,有1/4的患者得以康復,其余3/4的患者也不同程度地延長了生命。
我國學者邵道生,國內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心理研究室副研究員,自1988年身患癌癥后,采用西醫、中醫、心理結合的療法,收到了顯著的療效,特別是以他自己作為被試對象,進行了治癌的試驗,逐漸摸索出一套可以實施,可以操作,方法簡單,不需場地與儀器,不需他人協助的“自我暗示(想象)意念治癌操”,這套治癌操共分五步,概要介紹如下:
第一步:放松
要使全身肌肉處于放松狀態,讓每一塊肌肉都松弛下來,不要處于一種僵硬狀態,因為當肌肉緊張時,人的注意力就會被干擾。
第二步:入靜
此時大腦不要考慮任何問題,使大腦放松下來,做到真正的入靜。要做到入靜,剛開始可能很困難,患者可放松身體各部分,閉目、舌舐上腭,由頭至腳,循序放松全身各部分關節和肌肉。為了測試自己是否放松了肌肉,可以先輕輕地握拳頭,以感受肌肉的松弛程度,如此反復至感受到真正的放松即可。
第三步:聚氣
用意念去想象大地充滿著激活萬物的“生命之氣”,而且要將這種具有激活之力的“生命之氣”通過想象,慢慢地、慢慢地在頭的上方,“集合凝化”在一起,變成一束鋒利無比的“激光束”。
第四步:殺癌
通過意念和想象,讓這股“激光束”從腦部的百會穴射下來,然后通過想象,讓這股“激光束”進入導致自己產生疾病的病源所在處,在“激光束”通過病源的時候由大腦發出指令,殺死癌細胞。
第五步:排濁
當“激光束”“流過”病源,殺死癌細胞之后,通過意念與想象,使其成為一股“濁氣”或“濁流”,然后再通過意念和想象,使這股“濁氣”或“濁流”“流向”腳下,從涌泉穴排泄出去。
“自我暗示意念治癌操”注意事項:
(1)不拘場地和時間,患者可隨時隨地,可長可短地做這套“治癌操”全功。但一定要入靜,不入靜,則不能產生效果。
(2)整個一套動作都是在意念和想象中進行的,也就是說在“動態”中進行的,其目的是要在體內(從百會穴到涌泉穴)產生一種“氣流”的感覺,即在一段時間后,會不知不覺地產生一種“神經——生物流”“流過”身體的感覺。有沒有這種“流”的感覺,是有無治病效果的關鍵。而這股“流”的感覺產生的關鍵在于長時間的鍛煉和自己對自己的“想象”和“意念”。
(3)當不能入靜時,可借助于輕音樂的幫助,讓自己通過欣賞輕音樂來排斥對其他事物的思考。當情緒不穩定時,可參考本書音樂療法來幫助自己穩定情緒。
(4)練這套操需要“心誠”,心誠則靈,要堅信它的有效性,將信將疑或完全不信,會使效果降低以致沒有效果。
(5)做這套操時,整個呼吸過程要慢、勻、長、細。不能太急、太長和太憋。
(6)如果在臨睡前躺在床上做此功的話,有時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這沒有關系,反而是一種好現象,因為睡一個好覺,本身就有利于治病。實際上,人在睡眠中是免疫力最強的時候。白血病心理療法
就目前來說,癌癥患者的命運絕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悲觀。本世紀60年代被認為不治之癥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現在90%可緩解,50%可治愈。惡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宮頸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只要早期發現,治愈率也可達90%以上。
緊張情緒是使白血病復發的因素之一。絕望、孤僻的情感肯定會損害一個人的康復;經常遏制感情使之不外露,體內的緊張情緒就會不斷積聚,造成一種長期的精神負擔;如果學會放松自己的感情,經常與親友或醫生護士交談,解除自己的緊張情緒,就能減輕這種負擔,減少緊張造成的危險性。心理因素可通過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進而影響癌的發生發展和消滅,因而白血病患者要盡量舒緩精神壓力,調節機體的自身免疫能力。
精神療法的功能機理
現代醫學、心理學專家們發現,希望、信心屬于一種很有效力的心理素質,它能使人產生開朗、樂觀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增強大腦皮質的功能和整個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進而通過植物神經的遞質系統、內分泌系統等中介分泌皮質激素和腦啡肽類物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并能充分調動機體的巨大活力,通過調整、代替、補償,使體內各種組織、細胞的功能恢復正常,各器官間功能重新趨于協調。
并認為:癌癥患者,只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并抱有必勝的信心,就能夠動員自己體內足夠的力量來抵緩癌,身體本身就可能征服癌癥。因此癌癥患者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也能在他的生活中發揮出最大的能力,直至最終能戰勝癌癥,獲得新的生命。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人體的痊愈系統與其信念系統是密切相關的,免疫系統在抵緩癌癥的侵襲和擴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臨床實踐揭示,越是有堅強信念的人,就越能夠有效地調動那些具有緩癌作用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即NK細胞)的緩癌活性,并能激活那些平時處于“休止”狀態的細胞恢復活力,這就大大有利于遏制和殺死癌細胞。并且,有這樣的共識:生存的希望,以及信念、意志和毅力,是戰勝癌癥不可忽視的重大力量,它將輔佐其他療法發揮出最大的效力。
(一)生活意義療法
本世紀80年代,日本腫瘤專家伊丹仁朗在治療晚期癌癥中創立了一種心身治療方法——“生活意義療法”。該療法的出發點是,對腫瘤病變不僅要從生理學的角度,還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治療。該療法讓癌癥患者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同不安和恐懼進行斗爭,使之心理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目前,“生活意義療法”已在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得以推廣,是值得推薦的精神心理療法。
生活意義療法包括幾個方面的指導措施:
1、生活要有目標,活一天就要愉快地生活一天,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個人興趣和對社會做點貢獻等方面。
2、要有正確的生死觀。從科學角度探討死亡,人有生有死,把它視為自然現象,要把這些問題置之度外,心情就會放松。這樣,就可以無憂無慮地與病魔作斗爭。
3、要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同不安和恐懼進行斗爭,積極參加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動,如講笑話、聽音樂、看電視、玩游戲、登山和交朋友等。
(二)信心療法
當患者知道自己得了癌癥時,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反應是不足為怪的。
美國華裔醫學博士翁廣安先生給患者開出了一張癌癥康復三大信念的奇效良方:即,相信癌癥是一種疾病,不一定會致命;相信緩癌的治療是支援體內防御的盟友; 緩癌的根本要立足于信心。
科學研究證明,每個人的機體內部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后,它將使人得到意外的收獲,甚至會出現奇跡,而信心就可激發這種潛能。
我國優秀的緩癌明星——高文彬,是原海軍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76年6月的一個早晨,突然感到右肋岔氣似的疼痛,到海軍醫院檢查,病理檢查報告:腺癌。1976年8月31日,因晚期肺癌入院手術。醫生開胸一看,縱隔及肺門淋巴廣泛轉移,無法切除癌瘤,只好又縫合。醫生預言他僅能再活半年左右。
面對死神的威逼,他絲毫沒退卻,而是懷著堅定樂觀的信念與病魔斗爭,那時他55歲。除了放療、化療和中醫中藥治療外,他長年堅持體育鍛煉,無論寒冬酷暑,雨雪風霜,從未中斷過。高文彬自信、頑強地走著這條漫長的路。18年過去了,他不僅健康地活在人世,而且寫出了《癌癥康復者談緩癌》一書,在眾多患者中間流傳,使他們增添了戰勝癌癥的勇氣和力量,此書得到了優秀科學家錢學森的高度評價。
(三)交際療法
癌癥患者往往容易產生一些不良情緒,這時患者如果缺乏人際間的交往,常常處于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就會使上述種種不良情緒無從得到良性渲泄,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勸導,由此,將會導致加重病情的嚴重后果。
所以,癌癥患者得病后,一定不要與世隔絕,要積極地參加社會交往,特別是要注意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增強與癌癥病友之間的聯系,用集體的力量(也可稱之為“群體心理療法”的作用)來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
在上海,有一個由幾百名癌癥患者組成的“癌友俱樂部”;在北京玉淵潭公園的八一湖畔,也有一個緩癌樂園;在南京,有一個“手挽手,走進生命綠洲”的癌友康復協會,這些都是群體心理療法的好形式,他們有個共同的約定,或聚會,或交流,開展各種緩癌活動,舉辦藥療、食療等康復咨詢講座及文體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有腫瘤專家講腫瘤的預防和治療,有患者談自己的體會,還有癌癥康復者介紹他們的經驗。交流時常常是邊談邊說話,邊講邊議論,有問有答,氣氛熱烈,使參與者受益匪淺。
(四)想象療法
想象療法,屬于心理療法的范疇,又稱“精神性療法”或“整體機能療法”,還有人把它稱為“精神想象操”。
美國卡爾·西蒙頓醫生,運用“想象療法”治好了自身的皮膚癌,自1971年以來,他就用編定的“精神想象操”來治療晚期癌瘤。受治療的患者每天進行3次想象操治療。醫生讓他們閉目靜坐,順著指導語而開始精神想象。
這些患者雖臨床診斷已明確表明他們的生命不會超過一年,然而,在西蒙頓的整體機能治療下,其中絕大多數人的生命都延長了,至少也生存20個月以上。另有一位喉癌患者,癌瘤幾乎阻塞了她的咽喉,每天只能喝一些果汁,醫生已“無計可施”,斷言她只能活一兩個月。后來,患者接受一位精神心理學家建議,采用“想象療法”治療,每天靜坐在床上,排除雜念,想象自己體內的白細胞成了驍勇的“戰士”,一起集中到喉頭將癌細胞惡魔一個個殺死,如此只一個月,病情便有明顯地好轉,一年之后,癌瘤竟奇跡般地消失了。
現代醫學心理學研究發現,想象療法是借助患者的主觀意念進行積極的思維和想象,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從而使患者的病癥得以緩解或消除。
同時,人的大腦右半球司職想象功能,如果人們能通過想象改變不良刺激,就會分散腦右半球對免疫系統的遏制作用。
鑒于想象有“越想越像”的神奇功能,美國專家已將免疫系統與癌細胞作戰的過程先編制成程序,然后讓患者閉目、放松,再按編好的作戰程序想象“攻擊”細胞。結果:在119名接受這種療法的患者中,有1/4的患者得以康復,其余3/4的患者也不同程度地延長了生命。
我國學者邵道生,國內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心理研究室副研究員,自1988年身患癌癥后,采用西醫、中醫、心理結合的療法,收到了顯著的療效,特別是以他自己作為被試對象,進行了治癌的試驗,逐漸摸索出一套可以實施,可以操作,方法簡單,不需場地與儀器,不需他人協助的“自我暗示(想象)意念治癌操”,這套治癌操共分五步,概要介紹如下:
第一步:放松
要使全身肌肉處于放松狀態,讓每一塊肌肉都松弛下來,不要處于一種僵硬狀態,因為當肌肉緊張時,人的注意力就會被干擾。
第二步:入靜
此時大腦不要考慮任何問題,使大腦放松下來,做到真正的入靜。要做到入靜,剛開始可能很困難,患者可放松身體各部分,閉目、舌舐上腭,由頭至腳,循序放松全身各部分關節和肌肉。為了測試自己是否放松了肌肉,可以先輕輕地握拳頭,以感受肌肉的松弛程度,如此反復至感受到真正的放松即可。
第三步:聚氣
用意念去想象大地充滿著激活萬物的“生命之氣”,而且要將這種具有激活之力的“生命之氣”通過想象,慢慢地、慢慢地在頭的上方,“集合凝化”在一起,變成一束鋒利無比的“激光束”。
第四步:殺癌
通過意念和想象,讓這股“激光束”從腦部的百會穴射下來,然后通過想象,讓這股“激光束”進入導致自己產生疾病的病源所在處,在“激光束”通過病源的時候由大腦發出指令,殺死癌細胞。
第五步:排濁
當“激光束”“流過”病源,殺死癌細胞之后,通過意念與想象,使其成為一股“濁氣”或“濁流”,然后再通過意念和想象,使這股“濁氣”或“濁流”“流向”腳下,從涌泉穴排泄出去。
“自我暗示意念治癌操”注意事項:
(1)不拘場地和時間,患者可隨時隨地,可長可短地做這套“治癌操”全功。但一定要入靜,不入靜,則不能產生效果。
(2)整個一套動作都是在意念和想象中進行的,也就是說在“動態”中進行的,其目的是要在體內(從百會穴到涌泉穴)產生一種“氣流”的感覺,即在一段時間后,會不知不覺地產生一種“神經——生物流”“流過”身體的感覺。有沒有這種“流”的感覺,是有無治病效果的關鍵。而這股“流”的感覺產生的關鍵在于長時間的鍛煉和自己對自己的“想象”和“意念”。
(3)當不能入靜時,可借助于輕音樂的幫助,讓自己通過欣賞輕音樂來排斥對其他事物的思考。當情緒不穩定時,可參考本書音樂療法來幫助自己穩定情緒。
(4)練這套操需要“心誠”,心誠則靈,要堅信它的有效性,將信將疑或完全不信,會使效果降低以致沒有效果。
(5)做這套操時,整個呼吸過程要慢、勻、長、細。不能太急、太長和太憋。
(6)如果在臨睡前躺在床上做此功的話,有時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這沒有關系,反而是一種好現象,因為睡一個好覺,本身就有利于治病。實際上,人在睡眠中是免疫力最強的時候。白血病心理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