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軍區第一直屬醫院始建于1949年8月,經過六十多年的開拓與發展,已逐步建設成為一所技術先進、設備精良、專科齊全、服務竭誠,集醫療、教學、科...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廣州軍區第一直屬醫院 > 醫院資訊 > 關節炎如何區別對待
關節炎如何區別對待
時間:2012-07-17 10:57來源:求醫網
約80%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發病年齡在20~45歲,以青壯年為多,男女之比為1∶2~4。初發時起的緩慢,患者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乏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癥狀。隨后發生某一關節疼痛、僵硬,以后關節腫大日漸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誤診率也比較高,常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類風濕性關節炎須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類風濕性關節炎鑒別(一)增生性骨關節炎 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無全身疾病。關節局部無紅腫現象,受損關節以負重的膝、脊柱等較常見,無游走現象,肌肉萎縮和關節畸形邊緣呈唇樣增生或骨疣形成,血沉正常,RF陰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鑒別(二)風濕性關節炎 本病尤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時相混淆,下列各點可資鑒別:①起病一般急驟,有咽痛、發熱和白細胞增高;②以四肢大關節受累多見,為游走性關節腫痛,關節癥狀消失后無長期性損害;③常同時發生心臟炎;④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質酸酶均為陽性,而RF陰性;⑤水楊酸制劑療效常迅速而顯著。
類風濕性關節炎鑒別(三)結核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限于單關節或少數關節時應與本病鑒別。本病可伴有其他部位結核病變,如脊椎結核常有椎旁膿腫,二個以上關節同時發病者較少見。X線檢查早期不易區別,若有骨質局限性破壞或有椎旁膿腫陰影,有助診斷。關節腔滲液作結核菌培養常陽性。抗結核治療有效。
類風濕性關節炎鑒別(四)其它結締組織疾病(兼有多發性關節炎者)
1、系統性紅斑狼瘡與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易區別,前者多發生于青年女性,也可發生近端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滑膜炎,但關節癥狀不重,一般無軟骨和骨質破壞,全身癥狀明顯,有多臟器損害。典型者面部出現蝶形或盤狀紅斑。狼瘡細胞、抗ds-DNA抗體、Sm抗體、狼瘡帶試驗陽性均有助予診斷。
2、硬皮病,好發于20~50歲女性,早期水腫階段表現的對稱性手僵硬、指、膝關節疼痛以及關節滑膜炎引起的周圍軟組織腫脹,易與RA混淆。本病早期為自限性,往往數周后突然腫脹消失,出現雷諾氏現象,有利本病診斷。硬化萎縮期表現皮膚硬化,呈“苦笑狀”面容則易鑒別。
3、混合結締組織病臨床癥狀與RA相似,但有高滴定度顆粒型熒光抗核抗體、高滴度抗可溶性核糖核蛋白(RNP)抗體陽性,而Sm抗體陰性。
4、皮肌炎的肌肉疼痛和水腫并不限于關節附近,心、腎病變也多見,而關節病損則少見。ANA(+),抗PM-1抗體,抗Jo-1抗體陽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呈爭驟者的病程進展較短促,一次發作后可數月或數年暫無癥狀,靜止若干時后再反復發和。發作呈隱襲者的病程進展緩慢漸進,全程可達數年之久,其間交替的緩解和復發是其特征。約10%~20%的病人每次發作后緩解是完全性的。每經過一次發作病變關節變得更為僵硬而不靈活,最終使關節固定在異常位置,形成畸形。據國外統計,在發病的幾年內勞動力完全喪失者約占10%。
本病與預后不良有關的一些表現為:①典型的病變(對稱性多關節炎,伴有皮下結節和類風濕因子的高滴度);②病情持續活動一年以上者;③30歲以下的發病者;④具有關節外類風濕性病變表現者。
目前,廣州軍區第一直屬醫院風濕中心在不斷的臨床科研的基礎上,總結攻克風濕類風濕頑疾經驗,引進并改良了國際上風濕類風濕**科研成果“TRA治療體系”,在風濕類風濕疾病的治療上取得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性進展。TRA治療體系的治療原則就是對癥下藥。該體系囊括了5大國際**進治療風濕的療法,包括:SNI超導介入技術、細胞ISR免疫重組療法、四維液體刀、骨髓芯減壓、微創小激光刀。通過十大優秀檢查,找出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癥,再采用以上不同療法技術,從根源下手,直達病灶,消除炎癥,激活細胞免疫,修復軟組織損傷,促進骨細胞再生,快速激活人體自身的強大武器---“免疫力”。一經使用,既可在較短時間內使長期遭受病痛困擾的風濕患者得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