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兒童心理行為的干預
時間:2012-07-25 15:03來源:求醫網
癲癇病兒童心理行為的干預,心理障礙常常引起機體、神經和內臟功能的變化。長時間的功能異常變化,容易引起機體器質性改變。身心疾病的形成和發展是認知、情緒和軀體三方面持續長期作用的結果,與患者對疾病的歪曲理解和感受有直接關系。
多年來,各國學者對癲癇患者的治療主要是應用抗癲癇藥物控制發作。藥物控制固然重要,而患者自我感受、其身體情況、社會健康特別是心理狀態同樣重要。嚴重的心理障礙,往往是癲癇的誘發因素,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所以對癲癇患者應進行全面的綜合治療,特別對其存在的心理障礙要進行干預。推薦閱讀:夏季癲癇患者注意事
心理治療絕不是一般的安慰、鼓勵或說教,更不是點綴和陪襯,而是有目的、有步驟、深層次的治療方法。對癲癇兒童的心理干預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心理咨詢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對患兒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全面評估,對患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步驟的心理咨詢,對患兒家長的咨詢和指導
2、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就是指用實驗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改變患者癥狀和行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癲癇患者的行為治療包括一般支持、識別先兆及觸發因素、學會處理日常壓力的方法、學習自我控制發作和放松訓練及促進社會能力的提高。
3、運動治療
據臨床觀察,176例起病于兒童期、并且無神經系統合并癥的成人癲癇患者的體育活動及健康狀況,并與正常對照比較,結果顯示,盡管大多數患者早已停止發作,但仍比對照組較少參加體育活動,其肌肉力量亦差。
癲癇兒童的社會環境中,老師起著關鍵作用;老師的理解和關懷不僅能幫助患兒,還對其他兒童產生良好影響,因此,應鼓勵老師、家長和醫生之間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