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癥。是常見的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礎為廣泛的毛細血管炎,以皮膚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關節腫脹疼痛和腎炎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少數患者還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部分病人再次接觸過敏原可反復發作。腎臟受累的程度及轉歸是決定預后的重要因素。下面從中西醫兩方面討論其病因。
過敏性紫癜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兒童及青少年為多見,尤以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發病者多,一歲以內嬰兒少見,男性多于女性(約1.4~2.1)。
中醫學認為,本病為病邪侵擾機體,損傷脈絡,離經之血外溢肌膚粘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飲食失節、瘀血阻滯、久病氣虛血虧為主,臨床以陽證、熱證、實證為多,若遷延不已,反復發作則表現為虛癥及虛實夾雜之證。過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灼傷血絡所致,甚則導致熱毒內盛,迫血妄行。若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則又表現為氣血虧虛,瘀阻脈絡,成難治之癥。
西醫認為過敏性紫癜是由于病原體感染、某些藥物作用、過敏等原因,體內形成IgA或IgG類循環免疫復合物,沉積于真皮上層毛細血管而引起血管炎,是一種較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昆蟲咬傷等所致的過敏等,但過敏原因往往難以確定。
過敏性紫癜的發病機制主要有以下兩種:
速發型過敏反應:由致敏原與體內蛋白質結合,形成抗原,是通常的過敏性紫癜的病因。產生的IgE抗體吸附在肥大細胞上,開釋出組胺及慢反應物質(SRS-A)。這類物質引起小動脈及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
免疫反應:是由于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形成所致。這類可溶性、小分子的復合物可刺激嗜堿粒細胞開釋組胺及5-羥色胺,也可沉著于血管壁及腎小球的基底膜上激活補體,引起組織損傷。這種過敏性紫癜的病因也是比較通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