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為血栓性淺靜脈炎和血栓性深靜脈炎兩種,前者又分為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胸腹壁靜脈的淺表性血栓性靜脈炎和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等。后者又分為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性靜脈炎和髂股靜脈與腘靜脈血栓性靜脈炎。臨床當根據不同特點仔細診斷。
中醫(yī)對血栓性靜脈炎有哪些認識?
血栓性靜脈炎屬于中醫(yī)脈痹、血痹、腫脹、血瘀等范疇,并為涉及心、脈、肝、脾、腎等。其病因病機可分為虛實兩大類:虛者為脾、腎、氣、血、陰虛;實者為濕熱、氣滯、血瘀等。
怎樣確診血栓性靜脈炎
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和相關檢查,確診不難,為確定血栓的存在及其部位,可選擇深部靜脈造影;如懷疑有脛后靜脈、腘靜脈和股淺靜脈阻塞,可行多普勒超聲檢查;女性行陰道檢查,可在闊韌帶基底部或病變靜脈處觸及硬而有觸痛的索狀物,檢查后24 小時內體溫升高,此為急性化膿性髂股靜脈血栓靜脈炎的特征之一。
目前較好的治療方法是細胞組織修復通脈療法。
該技術充分運用傳統中醫(yī)醫(yī)學理論精髓,同時靈活結合現代科學診斷及高端醫(yī)療設備,根據西醫(yī)血流動力學原理進行介入治療,中醫(yī)應用“溫經散寒,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的治療原理,通過介入技術的手段配合,達到活血化瘀、溶栓通絡、消除炎癥、修復瓣膜、再生血管,清熱解毒、利濕通脈的作用,不僅促進血管側支循環(huán)建立、改善血液黏稠度,還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融血栓等功效,使動靜脈血管暢通,幸免于殘廢、截肢之苦,效果顯著,中西醫(yī)結合不僅能夠運用中醫(yī)辯證論治整體調節(jié),對復雜多變的證候施行總體調治;同時根據病變過程中各期的病理學特點和不同的病變類型,有針對性的應用西醫(yī)現代醫(yī)學有效的治療方法,緩解病情,減輕臟器組織的損壞,降低復發(fā)率和病殘率。達到標本兼治,迅速高效的目的。
經過治療,下肢靜脈炎并發(fā)的難治性潰瘍愈合了,需截肢的腿保住了,怕冷變色的手足溫暖正常了,肢端摸不到的脈有搏動了,被認為不可治的老爛腿也能自如地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