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似乎天生怕冷,易出現手腳冰涼,尤其是冬季,更易經常出現手指和腳趾麻木、刺痛,膚色蒼白、發紫等癥狀。我院專家表示:如果是在受到冷水等刺激時以上癥狀更加明顯,警惕該病。那么手指麻木蒼白到底是不是得了該病呢?就讓我們隨著我院專家的介紹來了解一下。
專家指出:該病又稱作該病綜合癥,亦稱肢端動脈痙攣癥。歸屬于中醫學痹癥”、伯仲厥寒”的范疇。冬季頻發,發病年齡多在20~40歲之間,常見于青年女性,男性與女性發病的比例約為1/10。
該病的病因,目前仍未完全明確。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寒冷刺激,神經興奮和內分泌功能紊亂是其主要因素。病人對寒冷刺激極為敏感,怕冷是病人普遍的主訴,此病在寒冷地區的發病率比較高。
該病的三大癥狀是:
1、蒼白:皮膚蒼白先從一個手指開始,其順序多是第4、第5、第3、第2手指,因大拇指血液循環較豐富,所以只在病情較重時才能引起皮膚顏色改變。發作時手部有冷感,局部溫度降低,或有麻木、針刺、笨重以及僵硬等,若發作持久,感覺功能可能減退。若手足同時發病,而手部病情總是較足部為重。
2、青紫:皮膚蒼白幾分鐘后出現青紫現象,此時自覺癥狀一般較輕。
3、潮紅:當患者處于溫暖環境中,寒冷刺激解除和血管痙攣消失后,細動脈、毛細血管和細靜脈反應性擴張,大量血液隨之流入,于是皮膚變成潮紅。此時局部溫度增高,或有輕度燒灼樣脹痛及搏擊性疼痛。當血液灌流正常后,發作即行停止,皮膚顏色恢復正常。
若為陣發性四肢遠端(手指為主)對稱性的間歇蒼白-紫紺-潮紅-正常皮膚顏色變化及感覺麻木異常、疼痛等,特別是在受到冷水刺激時,癥狀明顯,一般在遇暖后會很快緩解,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多為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如果癥狀典型,即可診斷該病。
我院專家指出,該病要盡早治療,初期因癥狀較輕,往往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視。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癥狀反復發作的話,就會出現手足皮膚營養障礙,如皮膚干燥、發黑、潰爛甚至壞死,還有指甲、趾甲生長緩慢、開裂變形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如果藥物控制不好,最嚴重的結果就是要手術截肢。
那么得了該病該如何治療呢?
我院專家介紹說:對于該病的治療,我院采用“細胞組織修復通脈療法”具有很好的療效。該療法是目前國際上最新的一套周圍血管疾病診療系統,是國際臨床醫學周圍血管疾病研究中心攜手我院專家共同研發的周圍血管病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法,是一項成熟可靠的技術。該工作站包含了全套的周圍血管病診療標準及療法方案,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強力推薦,被譽為治療周圍血管病的國際金標準。有效率達100%;治愈率達98.57%。
“細胞組織修復通脈療法”五大優勢
優勢一:不截肢、無風險
藥物治療,快速愈合創口,保留肢體完整
優勢二:不手術、無痛苦
中西醫結合治療,隨治隨走
優勢三:見效快、更省時
3-7天快速見效,擴張血管,控炎消栓。
優勢四:不復發、更省心
一次治療,終身不復發,告別病情反復
優勢五:費用低、更透明
公立三級武警部隊醫院,醫保定點,收費透明。
專家提醒患者,治療該病等周圍血管病,一定要選擇大型正規的專業公立醫院就醫,保障設備先進與醫生資質,選擇優勢的新療法,不可盲目治療,貽誤較好治療時機。我院已成功收治國內、地方患者57,7200余人,臨床初診與確診符合率高達98.63%,臨床康復案例不計其數,愈后復發小于5%,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