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大家對矮小癥有太多的不了解,只是認為孩子長不高而已,所以家長可能會對這種病癥產生誤區,為了防止大家對矮小癥的誤區越來越深,專家對此總結了一些關于此病在醫學上出現的誤區,希望能為你帶去幫助。矮小癥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莫把矮小當晚長
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癥診斷的常見的問題是家長或患兒常常不能及時察覺患兒生長速度減慢,往往要等到其身高明顯落后時才引起重視。此外在臨床上還發現許多家長往往把“矮小”當作“晚長”想象著孩子會有一個意想不到青春期猛長時期,結果卻錯過了矮小較好診斷治療時機。所以臨床醫生與保健工作者應協助父母定期檢測身高,計算生長速度,并密切觀察患兒的生長曲線。盡早明確病因、早期進行規范化治療可以避免錯過生長良機。家長如果發現小孩現在比同齡孩子矮,一定要及時就診,不要耽誤孩子的較好治療時機。
誤區二:高迷心竅要不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像進入了一個“恐矮時代”然而,一個人的身材長多高是有客觀規律的如父母親本身不高,卻偏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到一米八,或者明明骨骺已經關閉了無法再長個了仍不死心。采用一些極端的增高手段,如斷骨增高術,或者生長發育正常孩子濫用生長激素,一旦行斷骨增高術可能會出現感染,甚至引發骨髓炎,造成殘疾。術后造成人為的雙腿不等長,濫用生長激素導致肢端肥大癥或者繼發性糖尿病等并不鮮見,此時悔之晚矣。這里我要提醒那些期望通過斷骨美容來達到完好身高的人們一定要謹慎,健康健全的身體遠遠比擺脫稍許不如人意的身高來得重要。
誤區三:生長激素治療并非都行
矮小病因構成研究顯示,因遺傳因素和青春發育遲緩導致的矮小約占到2/3而病理性矮小包括特發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性早熟、骨發育障礙、染色體異常、宮內發育遲緩、特納綜合癥等僅占1/3另外需要注意的有部分的原因是顱內尤其是下丘腦或垂體腫瘤。
這三個誤區是大家經常犯的錯誤,大家要正確的看待矮小癥這一病癥,積極應對,不能把矮小癥當晚長,不能”高”迷心竅,不能只是一味的依靠生長激素,通過專家的介紹大家對矮小病也有了新的認識了吧!可見疾病并不可怕,所以我要找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