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現在大部分的家庭的都進入了小康,以至于每天餐桌上出現了大魚大肉現象。而北京寶仁中醫醫院的專家提醒,如果長期吃大雨大肉的話就會造成冠心病迅速增加,有將近80%患有冠心病的人都是吃出來的!因此預防冠心病就要管住嘴。
冠心病是怎么吃出來的呢?
專家介紹,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許多,但是比較明確的一個就是體內膽固醇過高,從而導致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沒有辦法被及時的代謝利用,才會堆積到血管壁內,占據、阻塞血管腔,并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心病。這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除少部分由機體自身合成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從食物中得來的,就好比油炸食品、蛋黃、蟹黃和帶魚、魷魚等等,這些都是含有膽固醇比較高的食物。
長期攝入膽固醇過量。會極大地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險。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飲食從粗茶淡飯變成了大魚大肉,從逢年過節偶爾美餐變成了日日美味、天天都在‘過年’,結果使膽固醇攝入過量?!睂<艺f,很多人都愛吃越嚼越香的食物,但這些食物都富含膽固醇食物,如海鮮、動物油、肉類、油炸食品等。這種“香”的誘惑讓很多人“著迷”,每餐非肉不食。
回顧從前,人們的飲食習慣是以糧食、蔬菜、豆類為主,以肉類為輔,這是適合國人體質的膳食結構,對健康有利。而現在人們的飲食習慣幾乎反轉,使機體不能適應,其結果就是損害健康。專家表示,含膽固醇食物攝入是否過量,與每個人的日常運動量和年齡等因素相關。不管吃得多少,只要能使攝入量與機體的消耗量保持平衡,就不會危害健康。但就目前人們的膳食狀況而言,富含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多已達到中等甚至重度體力勞動所需的攝入量,嚴重超標。
多吃五谷雜糧。少吃大魚大肉。
專家認為,健康的膳食結構應是以五谷雜糧、蔬菜、豆類為主,適量攝入蛋、肉類,每人每天一個**或50—100克瘦肉,就是能滿足機體對膽固醇的需要。特別是現在很多飯店為了提高菜肴的口味,在各種炒菜(不管是葷菜、還是素菜)、炒飯中都加入了動物油脂,所以平時較好少到飯館吃飯。逢年過節偶爾為之尚可,但切不可三天兩頭吃吃喝喝。
北京寶仁中醫醫院的專家強調,千萬不要誤認為多吃肉、蛋是補充營養,其實營養學講究的是攝入和消耗平衡,如果營養太多的話就會在人體里就成了垃圾了,從而冠心病就會不知不覺找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