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維持有賴于關節面、關節囊、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的共同作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理變化主要在關節滑膜,滑膜炎癥、增生,釋放人關節腔內的炎性物質使關節軟骨破壞而變薄,同時,增生的炎性組織侵人關節骨質邊緣,一方面阻斷軟骨和關節液的接觸,影響其營養,另一方面,產生某些水解酶,造成對關節軟骨、軟骨下骨、韌帶和肌腱中的膠原基質的破壞,使關節面受損,關節周圍肌肉萎縮,韌帶拉長以至,斷裂。這樣,維持關節結構和功能的關節面、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的破壞,導致關節畸形、活動受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兩關節面之間纖維性增生甚至骨化,使關節強直,功能喪失。
關節外表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者是其并發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表現有下列種種,即類風濕結節、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肺病、類風濕性腎臟損害、類風濕性眼部表現、費爾蒂綜合征、干燥綜合征、類風濕性消化道損害、類風濕性神經系統損害、類風濕性淋巴結病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常見的手部畸形有以下幾種:
(1)“Z”字畸形。拇指掌指關節固定于屈曲位而指間關節過度伸展所致。
(2)鵝頸畸形。由于骨間肌及其肌腱的李縮、壓力增高,引起近端指間關節過伸和繼發的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呈“天鵝頸”樣畸形。
(3)鈕扣花畸形。表現為近端指間關節固定于屈曲位,遠端指間關節過伸。除此之外,還有手掌尺側偏斜、“槌狀指” 畸形等。手部關節的畸形,輕者使雙手精細動作如穿針、系紐扣困難,重者影響雙手的一般功能,不能完成日常動作如洗臉、上廁所、 穿衣等,生活質量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