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王建奇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王建奇大夫個人網站 > 針灸可不可以治療類風濕

針灸可不可以治療類風濕

時間: 2020-04-07 09:29   來源: 求醫網

  針灸作為一種物理療法,選穴根據該病的病因病機和病位,采取局部穴位為主,并配伍循經遠取及辨證選穴的原則,在治療 RA 方面顯示了臨床療效肯定、副作用小、不良反應少等優勢。近年來少量的文獻報道也證實了針灸醫治類風濕取得的顯著療效,現將臨床選穴規律總結如下。

  針對病位——局部選穴

  針灸治療 RA 在臨床上根據其發病疼痛部位的差異,選用不同的穴位。有關文獻報道,根據病變關節取穴,肩關節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肩髎,其次的穴位有: 肩髃、臂臑、肩貞、肩前; 肘關節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曲池,其次的穴位有: 手三里、尺澤、肘髎; 腕關節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合谷、陽溪、陽池。指關節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八邪,其次的穴位有: 后溪; 背部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大椎,其次的穴位是夾脊穴; 腰部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腎俞,其次是大腸俞; 髖關節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環跳、居髎、秩邊、髀關等腧穴; 膝關節病變取穴頻率最高的是陽陵泉、足三里、犢鼻,其次的穴位有: 血海、委中、內膝眼、鶴頂、陰陵泉、梁丘、膝陽關; 踝關節病變取穴頻率較高的穴位是解溪、申脈、照海、太溪、丘墟、昆侖等腧穴; 足部關節病變取穴頻率較高的是八風; 顳頜關節病變取穴頻率較高的穴位是下關穴。

  綜上,局部選穴依據其發病疼痛部位的差異,選用不同的穴位。其作用機制為取局部穴位能夠散寒除濕、通絡止痛。RA 歸屬于傳統醫學“痹證”范疇,針灸醫治 RA 取陽經上的穴位能激發機體的陽氣,以扶陽散寒、疏經活絡,對于風、寒、濕、熱等病因引起的關節病變均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針對病因——辨證選穴

  痹證的病因繁雜,古代中醫文獻中對其也有大量的記載。如《素問·痹論》中提到: “風氣盛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也。”另外,《素問·四時刺逆從論》也提到: “厥陰有余病陰痹,不足病熱痹。”如行痹者,病因以風邪偏盛為主,治以祛痹通絡,同時取風池、外關、合谷等佐以祛風; 痛痹者,以寒邪偏盛為主,治以溫陽散寒,同時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佐以和營; 著痹者,以濕邪偏盛為主,治以健脾除濕通絡,同時配伍陰陵泉、足三里、豐隆等腧穴; 熱痹者,以熱邪偏盛為主,治以清熱利氣、祛風通絡,多取大椎、曲池為主穴。

  綜上,針對痹證病因而言,首先辨病邪的偏盛。邪氣乘虛侵入機體,流注于肢體筋脈、關節、肌肉間,經絡閉阻,不通則痛,治以祛痹通絡為主同時佐以祛邪。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