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面部操作:取坐位或仰臥位。
1.先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鋒,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發際,雙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兩眉中點印堂穴處,向兩側平推至太陽穴,分3次上到發際,再往返,左右手交替,各9次。
2.用食、中兩指指腹,鹽眉弓向兩側推至太陽,左手食、中兩指推向右,并配合抹法抹回來;右手食、中指腿向左,亦配合抹法,如此往返各9次。
3.用一指禪推法,以雙手大拇指指端,從各種內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下,雙眼作“∞”形,往返推約7~9遍。或將雙手大拇指放在同側太陽穴上,用食指橈側緣輪刮眼眶,方向同上,往返9次。
4.用雙大拇指指腹按揉太陽穴,順、逆時針方向各9次;用中指指腹按壓攢竹(雙)、魚腰(雙)、陽白(雙)、四白(雙)、迎香(雙)各15秒,以稍感酸脹為度。用食指或中指指腹點按頭頂百會穴2分鐘。
5.一手扶頭側,一手五指分開,并微屈,在顳旁自前向后來回推擦,然后換首推擦另一側顳旁,每側各18次。
6.用大魚際揉法,輕揉印堂、前額部、左右眉弓、太陽穴及兩側顳部,每個部位各49次。
頸項部操作:取坐位或仰靠位。
1.用大拇指指腹推抹左右“橋弓”穴(在耳垂后凹陷中翳風穴到頸下鎖骨中的缺盆穴這一條線上)各9次。推抹左“橋弓”穴用右大拇指指腹,推抹右“橋 弓”穴用左大拇指指腹。推抹“橋弓”穴只能單側交替進行,因“橋弓”穴的部位是在頸動脈竇的部位,頸動脈竇是一個重要的體表—內臟發射點,起著調節血壓的 作用。
2.五指分開微屈,指端著力,從前額發際到頭頂再到枕后部點按,每一著力部位點按2秒鐘,然后雙手點按頭兩側部位,往返各3次。
3.以五指拿法,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拿捏頸部兩側肌肉,自上而下,拿至大椎穴兩側,往返7次。
4.雙手交叉于頭頂,用大拇指指端按揉風池穴,順、逆時針方向各9次。
5.一手扶頸后,另一手掌輕拍頭頂部百會穴,雙手交替各10次。
6.雙手梳頭、振耳各9次。放松、靜坐調息3分鐘。推拿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