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是怎么回事
結節性甲狀腺腫(nodular goiter)是甲狀腺結節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病變,由單純性甲狀腺腫發展而來,廣泛見于世界各地,常見于離海較遠的高原山區。我國古代醫學家稱其為“癭瘤”,癭與“嬰”同,是纏繞的意思,即在頸繞喉也。隋朝的《諸病源候論》、明代的《本草綱目》對此病均有提及。結節性甲狀腺腫表現為甲狀腺腺體內不均質的增生結節,一般是多發,也可以單發。后期可發生囊性變并在局部形成纖維化、鈣化等。
發病原因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單純性甲狀腺腫的一種,多由彌漫性甲狀腺腫演變而成,屬于單純性甲狀腺腫。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碘:是地方性甲狀腺腫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地區的土壤、水和食物中的碘含量和甲狀腺腫的發病率成反比,碘化食鹽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等事實均可證明缺碘是引起甲狀腺腫的重要原因。另外,機體對甲狀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多可引起相對性碘不足,比如生長發育期、懷孕、哺乳、寒冷、感染、創傷和精神刺激等,可加重或誘發甲狀腺腫。
2、致甲狀腺腫物質:蘿卜族食物含有硫脲類致甲狀腺腫物質,黃豆、白菜中也有某些可以阻止甲狀腺激素合成的物質,引起甲狀腺腫大。土壤、飲水中鈣、鎂、鋅等礦物質含量,對甲狀腺腫的發生也有關系,有的流行地區除了碘以外,也缺少上述各種元素,也有些地區甲狀腺腫的發生率和飲水的硬度成正比。藥物如硫氰化鉀、過氯酸鉀、對氨基水楊酸、硫脲嘧啶類、磺胺類、保泰松、秋水仙素等,可妨礙甲狀腺素合成和釋放,從而引起甲狀腺腫。
3、激素合成障礙:家族性甲狀腺腫的致病原因在于遺傳性酶的缺陷,造成激素合成障礙,如缺乏過氧化酶、脫碘酶,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或缺乏水解酶,使甲狀腺激素從甲狀腺球蛋白分離和釋放入血發生困難,均可導致甲狀腺腫。這種先天性缺陷屬于隱性遺傳。
4、高碘:少見,可呈地方性或散發性分布,其發病機制為過量攝入的碘導致TPO的功能基因過多占用,從而影響酪氨酸碘化,碘的有機化過程受阻,甲狀腺代償性腫大。
5、基因突變:此類異常包括甲狀腺球蛋白基因外顯子10的點突變等。
病理生理
單純性甲狀腺腫在早期,呈彌漫性輕度或中毒的增生腫大,血管增多,腺細胞肥大。當疾病持續或反復惡化及緩解時,甲狀腺因不規則增生或再生,逐漸出現結節,形成結節性甲狀腺腫。隨著病情發展,由于腺泡內積聚大量膠質(膠性甲狀腺腫),形成巨大腺泡,濾泡上皮細胞呈扁平,腺泡間結締組織和血管減少。至后期,部分腺體可發生壞死、出血、囊性變、纖維化或鈣化,此時甲狀腺不僅體積顯著增大,且有大小不等、質地不一的結節。甲狀腺結構和功能的異質性,一定程度功能上的自主性是本病后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