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丙肝的方法
時間:
2013-05-07 10:13
來源: 求醫網
丙型
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流行性很強,國外人群HCV
感染率高達3%,我國健康人群HCV抗體陽性率為0.7%~3.1%。丙型病毒性肝炎
傳染性很強,一旦感染很難**,并極易轉為慢性肝炎和發生
肝硬化,甚至誘發
肝癌。
丙型肝炎以肝損害為主,肝外器官可有一定損害。各型丙肝的基本病理改變表現為彌漫性變形、壞死,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細胞浸潤,間質增生和肝細胞再生。 肝細胞變形通常表現為氣球樣變。病變早期以氣球樣變為主,表現為肝細胞腫脹,胞核濃縮,胞漿顏色變淺、透亮,狀如氣球,稱之為氣球樣變。一些肝細胞體積縮小,胞核固縮甚至消失,由于核酸含量減少,胞漿嗜酸性染色增強,成伊紅色圓形小體,稱嗜酸性小體,此為嗜酸性變。肝細胞壞死根據壞死的形態、范圍可分為單細胞壞死點狀壞死(肝葉內數個肝細胞壞死)灶狀壞死(肝小葉內小群肝細胞壞死),碎屑狀壞死(PN)。肝實質與間質之間肝細胞的壞死),橋接壞死(BN)。小葉中央靜脈之間或中央靜脈與匯管區之間形成的條索狀肝細胞壞死,融合壞死(多個小葉范圍融合的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