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血管造影和數字減影:在癲癇的病因診斷中,對確定顱內血管性病變、占位性病變、外傷性血腫的部位、范圍及性質等更有幫助。SPECT和PET對癲癇的診斷價值,在于其能獲得各型癲癇在發作時、或發作間期不同情況下的腦血流和代謝狀態等功能障礙情況。
2、臨床表現根據癲癇發作的臨床特征,多數病例可以做出初步的診斷。如果醫生能目睹患者的發作過程,對確定是否為癇性發作則更有幫助。典型的發作表現對確定癲癇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些特征性臨床表現,通常是癲癇診斷的首要根據。
3、抗癲癇藥物的效應抗癲癇藥物的治療效應,是癲癇最后診斷的一項根據。當然,不能認為一次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就否定癲癇的診斷。因為藥選不當,藥物劑量不足、代謝障礙以及病人對藥特敏感性的差異等均可影響療效。實驗證明,正確的藥物治療可使90%以上的病人獲得滿意的效果。臨床懷疑癲癇,但發作表現不典型,而腦電圖檢查又為陰性的病例,抗癲癇藥物效應往往成為確定診斷的主要依據。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主張把抗癲癇藥物治療有效作為植物神經癇性發作的診斷標準之一。
溫馨提醒:以上是專家特別為您講述的關于癲癇診斷方法一些內容。專家指出每個患者的癥狀不同,需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以往是否有過病例進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