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在中醫古籍中又稱“白癜”或“白駁風”。中醫認為本病的外因是感受風邪侵襲或跌仆,損傷肌表;內因是情志失調,傷及肝脾。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導致氣血失和、皮毛腠理失其所養而致病。白癜風的治療也是綜合性治療,白癜風患者如何用針灸治療?我們請北京京科白癜風醫院專家介紹。
白癜風針灸療法,最常取的主穴分三組:第一組選三陰交和血海,這兩個穴位配合,有調節氣血的作用,適用于血虛和血瘀類的病人;第二組取風池、合谷與足三里,這三個穴位主要是疏理肝脾的氣機,對于因情致失調肝氣郁滯類的病人多用;第三組取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胃俞、腎俞,能調節肝腎功能,對體質虛弱的病人最常用。另外,根據白斑所在部位,如在頭面部取合谷、風池;在腹部取中脘;在胸部加膻中;在上肢取曲池;在下肢取血海、三陰交。此外,配穴多選白癜風穴(中指末節掌側橫紋中點至中沖穴連線的下三分之一交點處)和阿是穴(白斑所在處)。刺法多用梅花針叩刺或三棱針由外向內淺刺,以微出血為度。針刺時需注意皮膚消毒,臨床應用每次選用1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除針刺外,對于病灶散在分布的(面部禁灸),可分批用藥艾灸(五倍子、桑葉、威靈仙、當歸、川芎、白蔻仁各100克,石菖蒲、白芥子各30克,全蝎10克,共研細末),每周1次灸患處及白癜風穴,以能夠忍受為度。每次30分鐘,灸至皮膚變深紅或接近患者正常膚色較好,開始幾次可將白斑灸至高度充血(粉紅色)與正常膚色相同時可停灸。一般4周為1療程。針灸療法也是早期的治療方法,也會存在一定的弊端,患者要注意,以免加重白癜風的病情。目前科學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白癜風還是好治療的,患者要保持好的心態去應對白癜風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