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肢體淋巴水腫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診治與護理,疾病反復發作惡化,引起一定的致殘率,會嚴重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而手術適用癥少且療效欠佳,一般僅依賴于物理及藥物療法,以緩解病情。
(1)切口或皮瓣下積液:主要為手術后組織滲液所致,常發生于手術后2~3天。由于皮下積液和張力的存在,很容易導致皮瓣壞死和切口裂開。密切觀察切 1:3或皮瓣處有無局部膨隆并觸及波動感,及有無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少量積液多能很快吸收,中等以上積液應積極處理,可行局部穿刺抽液或切開引流或放置負壓引流管,同時加壓包扎和預防感染。對慢性或經久不愈者則需手術治療。
(2)切口處組織淋巴水腫:由于手術切斷了淋巴管,在毛細淋巴管再通前可出現暫時陛淋巴水腫,手術后2周比較明顯,并逐漸加重,一般手術后3個月逐漸減輕。臨床表現為淋巴水腫性硬結,并出現皮膚粗糙、皮膚顏色變暗、局部呈現桔皮樣改變。應及早告知病人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預防外傷。發現上述情況,及時就診。
(3)淋巴瘺:為持續性水樣液排出。主要是由于淋巴清除時損傷了主干淋巴管,淋巴引流量差異很大,少則十幾毫升,多則500ml以上,后期合并感染,常常同時出現切口裂開。一旦發生,應敞開傷口,充分引流,給予傷口換藥并加壓包扎。遵醫囑給予抗感染治療并加強支持療法,促進傷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