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是國內優秀的僑鄉、歷史文化名城和經濟強市。晉江市醫院始建于1936年,是晉江市規模**,集醫、教、研、防為一... [ 詳細 ]
晉江市醫院神經外科 全面步入了微創時代
時間:2012-10-23 19:21來源:求醫網
本報訊 在神經外科的發展史上,手術顯微鏡的應用被醫學界公認為是現代神經外科的標志,是現代神經外科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手術設備之一。截至目前,晉江市醫院獨立或在上級醫院醫生的指導下完成了包括顱腦損傷、腦血管病及腦腫瘤等疾病的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從而標志著晉江市醫院神經外科全面步入了微創時代。
從19世紀中后期開始,放大鏡和顯微鏡在醫學領域逐步得到應用。1957年8月,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神經外科醫生Kurze使用耳科手術顯微鏡為一名5歲兒童成功地做了聽神經瘤手術。這是世界上第一臺顯微神經外科手術設備。
我國的顯微神經外科學建立于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在日本愛國華僑杜子威教授特需了國內第一臺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后,在國內主要神經外科中心掀起引進、學習和應用手術顯微鏡的熱潮,開始了國內顯微神經外科的起步。
自1998年起,晉江市醫院神經外科就先后派出6人到北京、上海的神經外科中心學習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技術,1人于2007年在我國優秀的神經外科中心湘雅醫學院獲取碩士學位,并于2008年招收神經外科專業的碩士畢業生1人。于2009年11月購置了世界上先進的神經外科專用手術顯微鏡1臺(瑞士徠卡公司)。此后,獨立或在上級醫院醫生的指導下完成了包括顱腦損傷、腦血管病及腦腫瘤等疾病的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從而標志著晉江市醫院神經外科全面步入了微創時代。
郭協力主治醫師介紹,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具有明顯的三個效果。一、由于手術顯微鏡的使用,在放大6~10倍的條件下,使得在肉眼下不能做的手術成為能做的手術,如經口鼻蝶竇做垂體瘤手術,能夠做到在保護正常垂體的條件下安全地辨認和切除垂體瘤;二、肉眼下做不好的手術成為能做得更好的手術,如腦干腫瘤和脊髓髓內腫瘤。三、手術顯微鏡的使用使得垂體瘤可以不用開顱術,改為創傷更小的經口鼻蝶竇入路手術,手術死亡率由開顱術的4.7%降低為0.9%。
□人物名片
郭協力,男,主治醫師,碩士
199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湖**科大學(現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醫學系;2004-2005年在衛生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修1年,師從優秀的神經外科專家于炎冰教授;2005-2007年在中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優秀的神經外科專家蔣宇鋼教授。
擅長重型、特重型顱腦損傷的救治及高血壓性腦出血的顯微鏡下手術治療;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曾對腦腫瘤的發病機制及治療有所涉足;碩士畢業后曾多次成功地完成腦腫瘤的手術治療。共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著7篇,作為項目負責人獲泉州市科技局科研立項1項。
摘自 2010 年 7 月 28 日 星期三 晉江經濟報
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