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門峽醫院占地面積4.2萬㎡,建筑面積5、0萬㎡,編制床位600張,開設專業科室38個,年門診量50余萬人次,年出院病人2萬多人次;擁有兩... [ 詳細 ]
記黃河三門峽醫院副院長、心胸外科主任醫師劉書文
時間:2012-10-26 14:30來源:求醫網
吃上了醫生這碗飯,本文轉自[醫藥衛生網]http://www.yywsb.com,轉載請注明出處.就得做醫生該做的事!”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20多年來,他在醫學道路上不斷進取、攀登,帶領黃河三門峽醫院外科開展的許多技術項目填補了該地區的空白,為廣大患者解除了病痛。他也先后榮獲國內水電十一局有限公司榮譽標兵、三門峽市優秀共產黨員、三門峽市勞動模范、三門峽市十大杰出青年、三門峽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河南省技術創新能手等榮譽稱號。
他就是黃河三門峽醫院服務副院長、心胸外科主任醫師、人稱“外科一把刀”的劉書文。
1986年夏天 ,畢業于河**科大學醫療系的劉書文懷著為患者解除痛苦的滿腔熱情來到了黃河三門峽醫院,這一干就是26年。多年來,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大家都看到了黃河三門峽醫院外科專業的蓬勃發展,看到了患者**后回歸社會的喜悅。熟悉他的人都說,劉書文的時間是由患者安排的。除了管理工作之外,他每年要做200多臺手術,有時候一天就要做好幾臺手術,誤餐、熬夜是家常便飯。由于經常超負荷工作以及勞累過度,他在1995年多次出現血尿。作為一名醫生,他知道血尿意味著什么。但是,他只是看了看報告單,便把尿鏡檢紅細胞4個加號的報告單鎖進了抽屜,背著妻子和同事,自己偷偷吃了一些消炎藥和止血藥,第二天又重新站在手術臺上。1998年,他患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體重在1個月內下降20多斤,心率達到每分鐘110多次。這一次瞞不住人了,但是面對親人和同事的關懷,他仍說沒事,吃幾片藥就又站在了手術臺上。每當看到患者因飽受疾病的折磨而到該院看病時,他就忘記了自己也是一名患者;每當看到患者痛苦、無助的目光時,他總是用心與患者溝通,想盡辦法為患者選擇安全有效、風險最小、損傷最輕、費用**的醫療方案。
要為患者解決病痛,**有高超的醫療技術。多年來,劉書文刻苦鉆研服務,不斷吸取國內外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經驗,并應用于臨床。1991 年,他在急診室為一名重度農藥中毒患者進行了該院建院以來首例急診剖腹洗胃手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1992 年,他在三門峽市率先開展了外傷性脾破裂修補、脾臟移植等手術,**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脾臟功能,避免發生全身感染的情況……1999年以來,他開展了電視胸腔鏡下胸膜腫瘤切除、肺大皰切除、肺葉切除、食管癌治療、縱膈腫瘤切除等手術,他帶領心臟外科團隊開展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矯治、心臟瓣膜置換及成型、胸主動脈瘤及腹主動脈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換或腔內隔絕手術、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Forgarty動脈導管取栓技術、股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瓣膜成形等手術填補了該市的技術空白。
劉書文始終把“無醫德者不可為醫”作為自己和科室的座右銘。對一些邊遠山區的農民和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他經常給他們免掛號費,有時還付錢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從醫20多年來,他從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的星期天,很少在節假日里休息,只要沒有離開三門峽市,病房就少不了他的身影。他常說:“每天不到病房看一看,心里就覺得少一點兒什么,不踏實。”20多年來,他和他的同事把不知多少名危重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遇到患者的家屬送禮品、塞“紅包”時,他都拒絕說:“患者已經飽受了疾病的折磨,治好病是我們應盡的職責,這些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經常告誡科室的醫護人員,科室和醫院要發展,最終靠的是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在給患者檢查和治療的過程中,他要求能不做的檢查盡可能不做、能用一般的藥物就不要用特殊的藥物,不要讓患者花冤枉錢。難怪患者們都說:“劉書文副院長不僅手術做得好、花錢還少,讓他看病,我們放心!”
付出總有回報,劉書文在10年內成功搶救12例心臟槍擊傷及刀刺傷患者,同時還協助兄弟醫院及科室處理多起無名動脈、鎖骨下動脈、髂總動脈、下腔靜脈損傷等病例。劉書文成功手術,救治多起嚴重復合外傷、食管破裂、膈肌破裂及支氣管斷裂患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他先后在國家及省部級雜志發表3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市及局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5項。 同時,他還被聘為河南科技大學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國內水電醫科會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外科學會委員,河南省心胸外科學會委員,河南省緩癌協會肺癌、食管癌、甲狀腺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三門峽市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