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擁有美國GE公司**進的3100型血管造影機、菏澤首臺飛利浦128排256層極速螺旋CT、西門子1.5T 18通道磁共振、醫用電子直線加... [ 詳細 ]
救死扶傷 醫患情重—急診外科側記
時間:2012-10-30 16:09來源:求醫網
10月某日,段立國醫生如往日般在急診室忙碌著,一個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被扶入辦公室,一見到段醫生,患者就兩手比劃,好像有很多話要說,陪人激動地握住段醫生的手,急切的說:“是我們啊,段醫生?!迸?,原來是劉某某,吃驚的段立國醫生看著康復的劉某某,那曾驚心動魄的一幕再次浮現在眼前:
那還是今年的8月8日夜晚,華燈初上時分,急診科里,醫生、護理、護工、病人、病陪人……如往常一樣熙熙攘攘,人聲嘈雜…… 內科醫師忙于帶領搶救室護師為中毒病人洗胃,兒科醫師忙于為哭鬧著的患兒診治,輸液室護師忙于維持病人秩序,為急癥病人輸液,120正通知隨車醫護人員出車救治病人,醫、護、工人員正忙著“三無”病人做檢查,段立國醫師正在急診手術室進行清創手術,外科診室里焦急等待著大量待診治的急癥創傷病人……“哐!嘩啦!!”,段立國醫生苦笑了一下:肯定是等不及的外傷病人又把玻璃給踹了。
“段醫生,120上隨車醫師電話告知,有嚴重創傷病人,請做好搶救準備!”趙冬梅護師一邊跑一邊喊著。
既要組織搶救,又有大量的急診病人等待診治,段醫生額頭汗水頓時出來了:“楊老師下班走了沒有,趕快喊他過來!”
……
19時35分,載著患者的擔架車沖入搶救室,楊瀚君醫生已到位就緒,病人的狀況遠比大家想象的要嚴重:全身大面積燒焦,頭面部血痂覆蓋,口鼻流血不止、沒有意識,胸廓急劇起伏,左下肢皮膚撕脫卷曲到一邊,糜爛的肌肉、殘留的血管、白色的肌腱、碎裂的骨骼攪在一起,血肉模糊,畸形的扭曲在血泊之中……
楊瀚君醫生迅速開始查看病人。
“ 冬梅,趕快喊盡可能多的護士參加搶救?!甭動嵹s來的張華護士長緊急布置任務。
護士長的到來,讓大家有了主心骨,護士們迅速圍攏過來,參與搶救。
“呼吸急促,氣道不暢,立即開放氣道!”
“頭面部活動性出血,左下肢毀損傷,股部近端止血帶加壓止血,壓力300mmHg,記錄時間,面部止血紗布加壓包扎!”
“重度昏迷,脈搏微弱,心電監護,檢測血壓、血氧!”楊醫生一邊評估病人,一邊打開吸痰器,選用最粗的一根吸痰管清除氣道內的血、痰液,很快吸引瓶內吸入500ml血性液。
“血壓60/40mmHg,血氧50%”趙冬梅護師反饋。
“建立2路近心端靜脈通路,1000ml林格氏液加壓輸入,補足容量!”
“患者有窒息,立即氣管插管!”氣管插管成功后,楊醫生抬起頭,問出車醫生:“患者受傷機制是什么?”
“一個賣氫氣球的,氫氣瓶爆炸了,具體情況不知道了?!?/p>
“哦,爆炸傷!病人其實是一個復合傷,注意有肺部爆震傷,肺部挫傷,腹部臟器高壓損傷,給予高濃度吸氧,保持休克體位,快喊段醫生過來幫忙!”說完,楊醫生簡短而詳細的開始了二次評估。
“心率120次/分,心音有力,血壓80/60mmHg,血壓回升,更換500ml羥乙基淀粉擴容!” “雙肺呼吸音粗,肺底濕啰音,氣管無偏移,血氧60%,注意高濃度氧氣吸入,接入呼吸機正壓通氣!” “腹腔穿刺陰性!”……“頭面部多處挫裂傷,顱骨骨折外露,無菌輔料封閉創面!”……“左下肢毀損傷,無菌輔料加壓包扎,對側肢體協同固定”……
“血壓回升,90/60mmHg,脈搏有力,血氧80%,病人有躁動?!睆埲A護士長指揮護士配合搶救并及時反饋病人病情。
“限制液體復蘇速度,維持收縮壓在85-95mmHg,立即行頭、胸、腹部CT了解患者臟器損傷情況,注意行左股骨近端X線片檢查,急查血常規、血氣分析、大生化、交叉配血,請專科醫生會診,協助治療?!?/p>
……
很快,病人檢查回來后,骨科楊凱醫師、神經外科、普外科、ICU醫師5分鐘內紛紛趕到,相互交流意見,很快達成共識:在急救中心早期處理,穩定生命體征的前提下,立即去手術室截除左下肢,防止后期腎衰、特異性感染等的出現,然后在ICU監護治療同時,由神經外科、普外科及相關科室進一步協助治療……
離去時,患者生命體征:Bp 90/60mmHg SO2 90% P 120次/分 R 30次/分,瞳孔光反射靈敏,脈搏跳動有力,皮膚溫暖……
翌日,趙維勇主任聞知此事后,深有感觸:“ 在人們開始步入現代化的進程中,不經意之間,嚴重的創傷病人也越來越多,創傷的病情也越來越重,以往那種那種漫不經心的,把病人推來推起的模式再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了。瀚君同志帶來的損傷控制理論,黃金一小時觀點, CRASHPLAN傷情評估技術,VIPCO搶救技術,創傷二次評估程序,氣道管理,呼吸、循環功能支持技術,死亡三聯征的防治,以急救中心為主多科室協同搶救模式,“病人不動醫生動”的處理方式等等都是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中醫學領域的經驗積累,我們拿來使用,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手術,不再是創傷病人的終結,而只是病人搶救過程中需要的眾多手段之一,它可以是搶救早期的損傷控制,也可以是病人平穩后的機體修復,也可以是損傷后期的矯形治療,那種做完手術就完事大吉的想法不符合我們急診外科理念,我們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新的狀況帶來新的理念,這對我們醫院是新的挑戰,也是機遇,我們一定能抓住這個歷史對現代醫療模式的要求,協助我們醫院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