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愛醫院隸屬國內康復研究中心,是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經北京市醫保中心審核,被確定為北京市首批醫療保險... [ 詳細 ]
在田野中思考全科醫療
時間:2012-10-31 20:25來源:求醫網
嫌疑犯被疑殺死副總統的弟弟關入大牢,命懸一線。家庭醫生因熟知被害者牙齒輪廓,對嫌疑犯身份提出了質疑。最終,助其洗脫罪名。
這一幕,雖然發生在美劇《越獄》里,但卻是美國社區全科醫療服務完善的真實寫照。在美國每三四個家庭配備一名全科醫生,而在我國千人社區里至多三四名全科醫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的全科醫療服務發展不起來?國內青年政治學院大學生胡禮鵬和他的團隊很想知道答案。
有血有肉的選題
“老奶奶,您去過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嗎?”
“沒有,這種小地方趁早取締了算了。”
……
彭書軍是南方人,雖然普通話不標準,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媽殺手”。說話間,他身邊的大媽越圍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全科醫療問題。
今年暑假,為了解答心中共同的疑惑,胡禮鵬、彭書軍、吳劍行、李佳璇、郭海興5位大學生,深入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中的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進行全科醫療發展現狀調研。
胡禮鵬表示,選擇東城區、西城區兩個老城區是因為兩區都有全科醫療改革試點,老齡化相對嚴重;選擇海淀區是將其作為參考值,與東西城區進行對比。
短短的17天,他們共發放了180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63份,有效回收率達90.56%,他們不僅接觸了街頭大媽,還采訪了全科醫生、全科醫學生。
他們通過采訪了解到有些全科醫生與病人親如友人,甚至能張口叫出病人的名字,但同時也面臨著壓力大、工資低、晉升困難、宣傳夸大等困境。畢業后能獲得北京戶口,全科醫學生的前途聽著很光鮮,但是更多人選擇了逃離。
他們的調研得到了《南風窗》雜志社“調研國內”活動的支持從600多個調研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入選的12個項目之一。“選題讓人眼前一亮。面對社會問題,有血有肉。”評委如是說。
這個夏天很充實
“這個夏天,我沒有像往年一樣,坐在空調下啃西瓜。但是,調研讓我充實,讓我有了書本外更多的思考。”吳劍行說。
吳劍行表示,哈醫大殺醫案、北京刺醫事件……一串串血腥事件背后并不僅僅是緊張的醫患關系、窮人看不起病這么簡單,更多的是整個社會的迷失。
以學生身份做采訪,被拒絕更是常有之事。不僅常被全科醫生拒絕,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就連一些同齡的醫學生也以“不方便多說”為由拒絕采訪。
“"可恨"醫學生拒絕的理由居然是怕輿論影響;"無奈"他們畢業后的收入低于平均收入。反過來想想,這是什么造成的?”彭書軍說,“有些政策落實下來已經變形了。”
吳劍行指出,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工作量與專科醫生的工作量大致相等,全科醫生的名額目前尚缺10萬,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設施少。拿什么與國外作比較?5個人陷入深深思考。
他們為此撰寫了6項思考對策,“雖然還有缺憾,但卻是反映基層醫療工作者最真實的聲音。” 李佳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