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全科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不斷進取,勇于開拓,在高危高風險耳科手術患兒的治療中總結出諸多經驗,臨床成績斐然。耳科手術困難是在切除病變的同時重建聽力,以達到最理想的生存質量,這就給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以極大的挑戰。而中耳、內耳作為聽覺傳導的重要中轉中轉站,周圍有眾多重要結構,術中輕微騷擾即可引起面癱、眩暈、全聾;先天性外耳道狹窄閉鎖患兒由于存在面神經畸形和變異,術中極易損傷面神經發生面癱。因此,良好的解剖、嫻熟的手術技術、微創操作(即顯微鏡下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近2個月來,我科連續完成完壁式乳突治療術和外耳道成形術,填補了我院空白,標志著我院耳鼻咽頭頸外科的技術水平邁入一個新的高度。
保留耳道,重建聽力
13歲的小姑娘李某,平時學習緊張,右耳流膿家長也沒有在意,吃些消炎藥物非但沒有好轉,耳后反而腫了起來。還伴有疼痛,在連續痛了6天之后,在門診做了耳部CT檢查,結果發現是中耳乳突炎伴有骨質破壞。醫生采取多次耳道沖洗,但效果均不理想。耳后紅腫不斷增大,聽力也隨之下降。當地醫院無法處理,建議立刻轉院治療。耳鼻咽喉科李琦主任表示,象這樣的兒童患兒,以往治療上采用乳突治療術,但存在術后聽功能損失等較多等問題,目前國內外學者多主張行保留外耳道后壁的手術,具有符合生理形態、保留聽力的優點,但這種治療方法風險系數大、面癱發生率高,給醫療和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考慮到小姑娘正在上學,如果切除外耳道后壁勢必損害聽力,而保留外耳道后壁風險很高,可能會損傷面神經和周圍重要結構。耳鼻咽喉科醫生仔細研究后決定實行完壁式乳突手術。9月5 日上午9點,為患兒做了完壁式乳突治療和聽力重建手術,手術經過順利。術后第10天,去除耳道填塞物后,小姑娘高興地說“我又聽到聲音了”。,預示聽功能得以保護,手術成功。
給耳朵再造一個“孔”
2011年12月20日,某患兒因自幼左耳外耳道僅有針尖大小孔,近1月來流膿有臭味就診于我科,經檢查后診斷為“先天性外耳道狹窄、外耳道膽脂瘤、中耳乳突炎(左)”,建議患者行治療,因患兒年齡尚小,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手術,患者卻說:“我哪兒也不去,我相信這里的技術和服務,我就要在這里做手術”。患者那信賴的眼神和決心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對小兒的病情,耳鼻咽喉科全科醫護人員高度重視,全科組織討論學習,在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后,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及治療,醫生考慮在全麻下行外耳道成形術,外耳道膽脂瘤清除術,右大腿內側取游離皮術、耳道植皮術手術。手術順利,術后醫護人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情況,一絲不敢懈怠。現患兒已經順利出院,再造的耳孔和正常無差異,家長非常感激,送錦旗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