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之濱,魅力南昌,老福山畔,實力二院。創建于1950年,前身為南昌市衛生聯合醫院,1956年4月經南昌市政府批準更名為“南昌市第二醫院”,1957年與集體轉業到南昌的原國內人民**軍第525醫院合并后遷入現址;為發展中西醫結合事業,1984年12月更名為“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1996年醫..." />
網站首頁 | 男科 | 婦科 | 腫瘤 | 神經 | 肛腸 | 皮膚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腎病 | 眼科 | 性病 | 風濕科

登錄|注冊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南昌市第二醫院 > 醫院動態 > 南昌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南昌市第二醫院

贛江之濱,魅力南昌,老福山畔,實力二院。創建于1950年,前身為南昌市衛生聯合醫院,1956年4月經南昌市政府批準更名為“南昌市第二醫院”,1... [ 詳細 ]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791-86236120
  • 【網址】www.nc2y.cn
  • 【地址】南昌市八一大道90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出診、停診詳情公告,以當天值班醫生為準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南昌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時間:2012-11-05 12:48來源:求醫網

各(縣)區衛生局、各開發區(新區)社發局、局屬各醫療單位: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江西省《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我局組織制定了《南昌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貫徹實施。

  南昌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南昌市建設現代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市的關鍵時期,是我市推動“健康城市”和“森林城市”發展的攻堅時期,為突出體現中醫藥在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促進南昌市中醫藥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于南昌打造全省核心增長極的宏偉目標,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江西省《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時期中醫藥事業發展狀況

  “十一五”時期我市通過國內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創建、國內中醫藥服務示范社區、國內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創建和專科(專病)建設等工作、使中醫藥事業獲得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醫藥三級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中醫藥防治能力和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中醫藥文化不斷普及,在保障人民健康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2011年底,全市中醫醫療機構123家,其中市級公立中醫醫療機構3家,縣級公立中醫醫療機構4家,其它中醫醫療機構116家。公立醫療機構中除2家專科醫院外,均設有中醫診療科室和中藥房,設置比例為75%。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病床數達到1487張,每千人口擁有中醫病床數0.30張;全市公立中醫醫療機構中共有232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為1868人,中醫藥人員705余人;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達到94.3%;西湖區、青山湖區9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能提供中醫藥診療服務。省中青年名中醫研修培養對象19人,國內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培養對象4人,形成了中醫肝病科、康復理療科、中醫骨傷科、不孕不育癥科等一系列中醫藥特色專科。**重點中醫專科建設項目2個;15個省“十一五”中醫特色專科(專病)通過評審驗收;省級農村醫療機構針灸理療康復特色專科建設項目4個;特色中醫醫院3所。新建縣、南昌縣、進賢縣“十一五期間被授予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稱號;西湖區在此期間順利通過國內中醫藥服務示范社區驗收,青山湖區通過省級中醫藥服務示范社區驗收,同時積極申報國內中醫藥服務示范社區的評審。

  “十一五”期間,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態勢良好、取得成績顯著,但中醫藥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和群眾需求還存在不少差距與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財政投入不足,雖然財政對中醫藥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與事業的快速發展和群眾需求的不斷增長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二是對中醫藥的科學價值,現實作用和發展前景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在許多方面和層面還沒有真正落實。中醫行政管理體系不健全,導致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保護和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得不到貫徹落實,相關政策不配套,影響了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三是中醫藥基礎相對薄弱,市、縣級中醫醫院設施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醫療需求,基層開展中醫藥服務項目不多。四是中醫藥人才培養有待加強,因中醫藥人才培養周期較長且經濟收益慢,許多醫療機構存在中醫藥科室人員配置偏少、服務能力弱等問題。

  二、“十二五”中醫藥事業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把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需求作為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把發展中醫藥事業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江西省發展中醫條例》和《南昌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等各項政策措施,努力推動中醫藥工作取得新突破,實現新發展,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科學健康發展,為我市打造核心增長極提供健康保障。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建有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能基本滿足群眾健康需求、覆蓋全市城鄉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中醫藥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能力和可及性明顯提高。基本實現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六位一體全面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以市級中醫醫院為龍頭,綜合性醫院中醫科為依托,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中醫藥三級服務網絡。重點建設好6所標準化中醫醫院,使100%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在內涵質量和綜合效益方面重點建設好4所骨干中醫醫院;在特色優勢方面重點建設好18-20個省級特色中醫專科專病、3-4個**重點特色專科、培養評選12名省級名中醫;積極開展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到“十二五”未,爭取通過國內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評審驗收;建設期間使全市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0%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科、中藥房,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大力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建設好4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平臺,積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提高中醫藥服務滿意率和知曉率,在全市營造“愛中醫、信中醫、用中醫、學中醫”的良好氛圍。

  三、重點任務及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

  1.科學合理配置中醫醫療資源。形成以市級中醫醫院為龍頭、綜合醫院中醫科為骨干,縣級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中醫科、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診療服務網點為基礎,融合預防、治療、康復、保健為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2.發揮市級中醫醫院的龍頭作用。到2015年,市洪都中醫院按三甲等級中醫院建設規劃,完成新址建設,床位編制數爭取達到600張,建成綜合功能健全,中醫特色突出,綜合效益顯著,現代化程度高的市級中醫藥醫療龍頭和中心。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要突出中西醫結合優勢,建成全省中西醫結合醫療龍頭和中心。

  3.加強縣級中醫院建設,鞏固縣級中醫院樞紐地位。依據《二級中醫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全面加強縣級中醫醫院的建設,明確發展目標,堅持縣抓龍頭,鄉抓科室,村抓兩法的做法,到2015年四所縣級中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鞏固縣級中醫醫院承上啟下的樞紐地位。

  4.規范中醫藥科室建設。市級綜合醫院按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設置中醫科,中醫(中西醫結合)病床床位數不低于醫院總床位數5%,中醫臨床科室病床使用率大于80%,并完善人員、用房、設備配置及各項規章制度建設,積極開展國內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創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指南》,設置中醫科,配備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基本中醫藥診療器具和必備中藥,提供中醫藥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各級醫院均應按照《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規范中藥房建設。

  5.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中醫藥服務領域。對由社會力量依法投資建設的大型中醫醫療保健康復機構,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依法開辦傳統特色明顯的中醫診所或個體行醫,允許符合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按有關規定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

  (二)加強內涵建設,切實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

  1.推進中醫“三名”戰略。將市級中醫醫院建設成中醫特色明顯、管理規范、達到標準的中醫“名院”。加強中醫藥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專病)和示范中醫科建設,形成中醫“名科”群體,爭取到2015年建設好3—4個**中醫重點專科;18-20個省級重點專科(專病);3個示范中醫科;開展“名中醫”評選和帶徒工作,建立名中醫推薦評選、考核和管理制度,爭取推薦12名資質深厚,技術精湛的主任中醫師為江西省名中醫。

  2.規范診療行為,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完善各級醫療機構中中醫診療的指導與監督部門,加強服務培訓與能力提升,組織中醫藥技能競賽;強化中醫藥三基培訓與考核,提高中藥處方率,提高中醫醫療文書質量。各級中醫醫院門診處方中的中藥(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制劑)處方比例達到60%以上,中藥飲片處方比例達到30%以上;建立中醫臨床科室與西醫臨床科室的會診、轉診制度以及體現中醫藥特色的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實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常見病及中醫優勢病種中醫臨床路徑和中醫診療方案,制定適合臨床科室發展的中醫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定期對臨床路徑的實施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開展送醫下鄉活動,形成名醫團隊定期下基層服務和定點幫扶的新模式,拓展中醫藥服務到西醫臨床科室。

  3.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各中醫院在規劃重點專科專病時,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時俱進,在“十一五”重點專科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心腦血管、肝腎疾病、糖尿病、病毒疾病、等疑難病癥上加強學術研究,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建成1-2個當地有影響、優秀度較高,對疑難病癥有作為的專科專病。

  (三)大力推進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1.積極開展國內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按《國內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建設標準》和《國內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建設標準》,切實抓好基層中醫藥工作,爭取4個縣通過國內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創建,4-5個區通過國內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創建,使80%以上縣區達到國內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和國內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標準,并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驗收,為2014年推動我市通過國內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打下夯實的基礎。重點建設好100個中醫藥服務能力較強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從而引導基層中醫藥工作健康,持續發展,著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2.實施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計劃。建設好6個農村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示范基地,發揮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的能動作動,建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師資隊伍,推進中醫“三進”工程。開展社區中醫藥基本知識和適宜技術知識培訓,積極推廣應用中藥、針灸、推拿、刮痧、火罐、熏洗、敷帖、穴位注射、熱熨、導引、小夾板外固定等多種中醫藥服務項目及中醫藥適宜技術,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能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10種以上。

  3.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規范服務技術,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積極開展中醫藥“治未病”服務,增強中醫藥在傳染病、慢性病等防治中的參與率,在居民健康管理中開展中醫體質辨識,在老年人、婦女、兒童、孕婦等重點人群開展中醫藥保健健康管理,在疾病康復保健、亞健康干預、優生優育、老年護理等方面應用中醫藥方法,使疾病防治的關口前移。加強公眾中醫藥健康宣傳教育,普及中醫藥防病養生知識。

  (四)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努力推進中醫藥科技進步。

  1.注重中醫藥人才培養。通過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員考核先拔、中醫臨床骨干進修培訓、師承教育及中醫類全科醫生培訓等多種途徑,努力提高現有隊伍的中醫藥技術水平,開展市級名中醫和基層名中醫評選活動,名中醫按規定進行傳承帶教,支持名中醫著書立說,加強整理我市中醫流派傳承歷史和學術特色,使中醫藥學術得以繼承和提高。

  2.促進中醫藥科技進步與創新。精心組織篩選重點中醫藥科研課題,積極組織申報立項。市級中醫醫院要設立科研基金專項,用于臨床科研和中醫藥學科建設,提高科研水平,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中醫藥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五)強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1.增加中醫類衛生技術人員的比例。市級中醫醫院門診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占執業醫師比例及領導班子中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比例達到60%以上;臨床科室負責人中具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專業培訓的比例達到60%以上;在新錄用臨床類醫生中,中醫類(含中西醫結合,下同)應達到60%以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要增加中醫類人員的錄用比例,使每個醫院中醫藥人員配備更加合理,符合規定要求。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要配備能夠運用中西醫技術的專業人員,將農村具有中醫藥一技之長的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

  2.加快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實施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和規范化培訓。

  3.鼓勵中西醫人員相互學習。建立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鼓勵中醫人員學習相關專業的西醫理論知識和診療技術,提高急危重癥的救治能力;組織開展“西學中”培訓,市級中醫醫院要有60%以上的西醫臨床醫生參加中醫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

  (六)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

  1.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和普及。深入挖掘我市中醫藥文化積淀,收集整理中醫藥文獻及資料,加強中醫藥文物、古跡的保護利用。逐步建立中醫藥文化普及機制,采用電視、廣播、報刊、動漫畫、講座(市民講堂)等多種手段,廣泛傳播、普及中醫藥防治知識,弘揚中醫藥文化,促進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

  2.重視中醫藥機構文化建設。市級中醫醫院要建設成為體現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陣地,在辦院理念、隊伍建設、診療活動、建筑風格等方面體現中醫藥文化特征和內涵,弘揚行業傳統職業道德。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社區健康教育宣傳中要體現中醫藥防治知識和文化理念。

  (七)加快對中醫藥信息化的建設。

  重視和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建設。要以信息化帶動中醫藥現代化,建立適合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醫療、教育、科研、資源共享的信息系統。全面推進中醫醫院的數字化進程,引進信息技術和設備,優化硬件和軟件環境,打造“數字化中醫院”。重視信息化技術在中醫藥科技創新領域的應用,加快中醫藥資源、醫療、文獻、科研數據庫的建設,要在中醫診療技術、研究方法和儀器設備及生物醫學工程技術方面廣泛采用**、信號處理和資料挖掘等信息技術。開展遠程中醫藥繼續教育和中醫藥人員的信息化知識架構培訓。

  (八)健全中醫藥預防保健機構,提高治未病水平

  1.確立目標,完善服務機制。全面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預防保健治未病的一系列政策和規定,建立完善的預防保健服務機制,爭取到2015年我市二甲以上中醫醫院均設立預防保健科室(中醫治未病中心),并配備相應人員,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工作。

  2.拓寬“治未病”服務群體,提高服務能力。積極推廣以“治未病”為核心理念指導下的養生理論和技術方法,建立有中醫藥特點的臨床評價標準,要以現有的中醫醫療機構為依托,走從醫院到社區、從理論到實踐的群眾路線,真正做到以個體健康狀態為中心,建立健全服務理念、服務流程、服務機制,拓寬渠道,創新思路,將中醫藥治未病工作落到實處。

  (九)加強中醫藥隊伍行風建設

  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規范行風建設。以《國內中醫藥系統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的指導意見》為指導,切實加強對中醫藥隊伍行風建設的領導,大力弘揚正氣,塑造行業的良好社會形象。建立和完善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和工作機制,全面落實行風建設責任制。堅持教育、制度、監督并重,整體推進。嚴格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堅持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大力開展行風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創新服務模式,改善服務態度,控制醫藥費用,減輕群眾負擔,提高群眾滿意度,樹立中醫藥行業的良好形象,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四、重點建設項目

  (一)市洪都中醫院異地新建等項目。

  凡是十一五期間國家已安排下達經費,現尚未竣工使用的市洪都中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和南昌縣中醫醫院基建項目,尚未竣工支付使用的,應盡早竣工使用,盡快發揮項目效益。

  (二)縣中醫院標準化建設項目

  尚未列入十一五期間國家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的進賢縣中醫醫院、安義縣中醫醫院、灣里中醫醫院要全力積極爭取列入國家發改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縣級中醫院標準化建設項目,要在建設用地、規劃布局、建筑設計、配套經費統籌等諸多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三)內涵建設項目

  凡具備基本條件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財政部內涵建設項目的中醫藥單位,都要積極做好相關工作,全力爭取。如重點專科、重點學科、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適宜技術推廣基地、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等等。

  本規劃是我市中醫藥行業十二五期間的宏觀指導規劃,在實際工作中要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促進發展、為大眾健康服務的原則貫徹實施。實現本規劃首先是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政策傾斜、增加投入;其次是行業本身要開拓進取、拼搏奮斗、扎實工作、有為有位。才能開創中醫藥工作新局面,推動中醫藥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使中醫藥資源和優勢更好地為深化醫改、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及發展經濟進行服務。

如果您有關于“南昌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問題,點擊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处女的第一次电影|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了乡村| 蜜芽亚洲欧美一区二区电影 | 国产精品推荐天天看天天爽| AV无码久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少妇大胆瓣开下部自慰|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日本性生活网站| 久久精品男人影院| 欧美xxxxx性喷潮|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波多野结衣伦理片bd高清在线|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美女露隐私全部免费直播| 国产三级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高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h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区免费| 91大神精品视频| 国模吧2021新入口|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一本色综合久久| 性按摩xxxx|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日本xxxx按摩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 最猛91大神ben与女教师| 五月婷婷免费视频| 日韩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久草视频福利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