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中醫院是以中醫為主體,西醫,中西醫結合各具特色,協同發展,擔負撫順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任務,是撫順市單獨一所國家三級甲等... [ 詳細 ]
撫順市中醫院內三科副主任張耀獨辟蹊徑治風濕
時間:2012-11-05 14:34來源:求醫網
背景:優秀調查顯示,全球風濕病患者約4億人,是醫學領域中較為龐大的一類疾患。在我國,風濕性疾病所致的關節炎患者占人口總數的18%,其中有8000萬重病患者。2000年至今,我國風濕病患者每年用藥金額都超過200億元!目前,我國至少有兩億人正受此頑癥折磨,80%未得到有效治療,一些患者屢治不愈,反復發作,病情惡化,被逼向癱瘓的邊緣……
他通過診治萬名風濕病患者,摸索出一種獨辟蹊徑的治療方法;他敢于向這俗稱不死癌癥的病魔挑戰,阻止它肆虐摧殘人類的健康,他就是市中醫院內三科副主任張耀。經過12年的臨床研究,張耀逐漸摸索出以補腎、和胃、解肌、活血化痰通絡法來降伏這一頑疾。
骨性關節炎、感染鏈球菌所致的關節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我國傳統中醫稱之為“痹癥”,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醫宗必讀,痹》對痹癥治療提出了采用去風、除濕、散寒、補氣、補血及“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方法,這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一直為人們所推崇。然而通過臨床治療,張耀發現只有補肝腎,進而才能祛風濕。于是,他大膽提出了補腎、和胃、解肌、活血化痰通絡法,通過對200余例患者的治療,證明這種通絡法確實非常有效,解除了患者的病痛。
類風濕主要是累積手足小關節,病理變化為關節滑膜慢性炎癥、血管翳形成,軟骨和軟骨下骨破壞,最終造成關節畸形和強直功能喪失,使患者飽受病痛的煎熬,生活自理困難。張耀直言,雖然對治療這種病很有心得,但藥物目前還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它的發展。他治療類風濕注重因人而異,通過每個患者的脈象以中西藥結合的方式對癥治療。類風濕患者張女士,雙手腕關節腫脹,不僅劇痛無比,而且雙手無力,最讓她痛苦不堪的是并發干燥綜合征,到哪都得拿個水瓶子,隨時得飲點水。張女士四處尋醫問藥,都不見好轉。她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張耀,通過ECT檢測后,張耀為她制定了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治療方案。讓張女士意想不到的是,經過3個月的治療,她的腫脹完全消失,不僅不痛了,而且并發干燥綜合征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經過ECT的再次檢測,表明張女士曾經嚴重受損的外分泌腺目前實驗室指標為中度受損,病情得到了極大改善。張女士逢人便說:“我吃了很多藥都無效,一點癥狀都不緩解,但在張耀醫生這堅持治療,竟然有這么明顯的效果,真是神了。”
很多病人久治不愈,慕名來找張耀,由于病人絡繹不絕,所以每天來找他看病的人都需要排隊。為了不耽誤病人的時間,他常常在午休的時候仍然繼續為病人診治。患者對張耀的信任更多是依賴于他對中醫藥的研究,對身體副作用小而有效的綠色療法。患者王某患膝骨性關節炎5年,雙膝關節腫痛,上下樓及蹲起困難,通過內服張耀開的中藥處方,外用張耀自己研制的膏劑貼敷,治療了一個月,雙膝關節腫痛消失,上下樓及蹲起自如,病人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平時張耀的言語不多,但向患者講解病情或是談及對中醫的心得,他總是滔滔不絕。風濕性疾病是多年形成的慢性疾病,治療過程相對比較長,專門研究這種疾病的人不多,而張耀正是懷著對中醫的執著與熱愛,為患者解除病痛的決心與耐心,成為我市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一面旗幟。不僅如此,張耀在中藥益腎通絡化淤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及采用清熱利濕、解毒通絡法治療痛風方面也頗有造詣,使患者疼痛癥狀明顯緩解,脊柱活動情況好,深得患者的信賴。
傳承國粹,花開杏林。張耀將傳統中醫與西醫完好結合,為越來越多的患者解除沉疴,他也成為我市中醫界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