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中醫院始建于1953年,經過發展,現有職工176人,床位100張,門診量66000人次,經濟收入666萬元。
洮南市... [ 詳細 ]
洮南市中醫院始建于1953年,經過發展,現有職工176人,床位100張,門診量66000人次,經濟收入666萬元。
洮南市中醫院科室齊全,臨床科室有:內、外、婦、兒、五官、急診、骨傷、針灸按摩、肛腸、皮膚、疼痛、家庭病床、理療科、手術室等。輔助科室有:放射線科、檢驗科、彩超..." />
洮南市中醫院始建于1953年,經過發展,現有職工176人,床位100張,門診量66000人次,經濟收入666萬元。
洮南市...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1-05 16:45來源:求醫網
江蘇省徐州市積極構建公立醫院與城市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緊密協作聯合體
為方便群眾就醫,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將患者的一般診療留在基層,江蘇省徐州市積極構建公立醫院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緊密協作聯合體。
一、搭建合作平臺,構建緊密協作關系
該市充分考慮公立醫療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地域位置、服務關系、合作意愿,確立由徐州市一院、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徐州市腫瘤醫院、徐州市中心醫院、徐州市中醫院、徐州礦務局總醫院等6家三級醫院與主城區3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雙向協作關系,確保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有1所對口支援和指導的三級醫院。在此基礎上,組建由公立醫院與若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同組成、服務緊密協作的社區衛生聯合體,探索構建統一、節約、高效的運行機制。
在市、區兩級衛生行政部門協調安排下,初步形成三種協作方式:一是“院辦院管”,由公立醫院領建并直接負責其運行管理;二是團隊幫扶,安排團隊參與運行管理;三是對口指導,要求6家三級醫院每周一至周五至少安排2名高年資醫師到每個對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后兩種模式主要針對區政府舉辦、企(行)業醫院轉型以及民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加大幫扶力度,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重要的是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水平、技術水平,讓群眾信任基層醫療機構。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整體水平,徐州市在加大投入、實施社區衛生提檔升級工程的同時,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制度,結合社區衛生工作實際情況,共同制定、完善適應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行政管理、服務管理、財務管理及人才培養等各項制度或規范。二是推廣運用社區衛生適宜技術。根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情況,大力開展包括中醫診療技術的社區適宜技術推廣和應用,解決社區基本醫療中的實際問題,全面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降低社區居民門診和住院單次費用。三是開展技術指導和人才培養。以城市公立醫院對口支援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晉升職稱前到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制度為平臺,進一步通過選派臨床和教學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在社區開展臨床帶教和學術講座活動等多種方式,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人員進行培養。四是建立公立醫院專家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團隊“結對子”關系。共同組成社區健康管理團隊,確保每個責任醫生團隊都有固定聯系專家指導,為患者提供涵蓋治療、康復和護理功能的連續、全程的服務鏈。
三、建立長效機制,搭建雙向轉診通道
在堅持分級管理、對口轉診和患者自愿原則的基礎上,該市在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建立了通暢的預約診療、雙向轉診程序和綠色通道,明確了雙向轉診的病種范圍、適應癥、轉診程序和保障措施,要求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做好雙向轉診記錄。一方面,公立醫院要為社區居民上轉提供“一站式”轉診服務,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創造便利條件,方便社區居民就診和治療。另一方面,醫院將適合在社區治療和康復的病人及時下轉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四、加快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資源共享
統籌規劃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在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建立遠程會診系統,進一步方便患者預約診療和雙向轉診。同時,發揮公立醫院技術和設備優勢,通過建立基層醫技檢查技術指導中心,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臨床檢驗、影像檢查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要求公立醫院為轉診檢查病人提供就診方便,并適當優惠、減免檢查費用,在條件成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心電圖和醫學影像遠程診斷、視頻會診、急救指導等技術支援,真正讓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2012年上半年,該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和住院服務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4.90 %、9.59%,次均費用分別控制在39.63元、1753.06元,同比下降8.13%、4.83%。其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急診比例為49.8%,社區門急診均次費用比三級醫院低69%,有效降低了居民醫藥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