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于2007年1月正式開業,實際開放床位870張,年門診量達85萬人次,出院病人2.5萬人次,手術近萬例。目前全院職工1400余人,其中... [ 詳細 ]
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在蘇州調研醫改工作并視察九龍醫院
時間:2012-11-05 20:47來源:求醫網
6月14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在江蘇省蘇州市調研醫改工作。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省政府副省長何權、副秘書長朱步樓,省衛生廳廳長王詠紅、副廳長陳亦江,蘇州市代市長周乃翔、副市長王鴻聲等陪同調研。
留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開展“一卡通”社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實現了社區與社區、社區與醫院信息的共享,建立電子健康檔案2.16萬份,建檔率達78%。張茅書記饒有興趣地觀看了社區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和使用情況演示,要求加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建設,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切實解決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努力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他對昆山市人民醫院加強文化建設的做法給予了肯定。他強調,醫務人員是深化醫改的主力軍,推進包括縣級公立醫院在內的公立醫院改革**得到醫務人員的理解和支持。要發揮好、調動好醫務人員積極性,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要大力培養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意識,增進醫患雙方互信,加快建立第三方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同時,要加強上下聯動,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工作,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就診格局。
調研中,張茅書記一行先后來到九龍醫院和宗仁卿紀念醫院等調研。他說,聽了你們的匯報,又實地參觀了醫院,很振奮,很鼓舞。國家高度重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工作,明確提出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建設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國家“十二五”醫改規劃提出,到2015年社會辦醫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20%的目標。當前,要進一步完善社會資本辦醫的準入、執業監管和發展等相關配套政策,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各地要強化政策的落實,在城市規劃、土地劃撥、稅收優惠、人才評審等方面給予支持,扶持和發展一批優質的民營醫院,力爭每個地市扶持幾所有規模、高水平、影響好的大型民營醫院,構建公立與民營醫院之間有序競爭的格局,既讓人民群眾從中獲得多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又促進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張茅書記指出,江蘇省社會資本發達,民間投資活躍,政策環境相對完備,具備良好的發展社會辦醫的內外條件,涌現出了一批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民營醫院。江蘇省應站在新的起點上,在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營造公平發展政策環境、增強民營醫院運行活力、加強監督管理上下功夫、求突破,促進社會辦醫有新的發展,努力為國內創造更多的新鮮經驗。
張茅書記要求,抓住“醫保、醫藥、醫療”三個重點,實行“三輪驅動”,繼續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同時,要著力統籌兼顧推進改革,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快衛生人才培養,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推動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張茅書記一行還考察了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蘇州安科醫療系統有限公司、昆山小核酸產業基地。參加調研的還有:衛生部辦公廳主任侯巖,應急辦主任、醫改辦副主任梁萬年,醫政司司長王羽、醫管司司長張宗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