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二人民醫院位于港閘區通揚河畔、國內近代工業發源地——唐閘,建院于1958年5月,前身為南通市工人醫院,現已發展為一所集醫療、保健、教學... [ 詳細 ]
“衛生部解讀衛生事業“十一五”發展成就
時間:2012-11-07 15:43來源:求醫網
“十一五”時期,是衛生事業發展非常不平凡的五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覆蓋城鄉的醫藥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穩步發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47.7 /10萬下降到2009年的31.9/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5年的19.0‰下降到2009年的13.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2005年的22.5‰下降到2009年的17.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主要指標中涉及衛生的約束性指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已提前實現,《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各項指標已基本實現,主要健康指標總體處于發展國內家前列,有些地區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人類發展指數國際排位明顯提高。衛生事業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重要的、突出的貢獻。
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五項重點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近期重點實施方案,啟動了醫改工作。全面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和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進程明顯加快。大力推進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層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國內超過30%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啟動實施。公立醫院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取得新突破。醫改工作實現了“開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眾正在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全面覆蓋,有效減輕了參合農民的就醫負擔。
“十一五”期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實現了從試點到全面覆蓋的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參保人數達到8.35億,參合率達到95%左右,成為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醫療保障制度,促進了城鄉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人均籌資水平從“十五”末期的30元提高到150元左右,統籌基金**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左右,政策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已達到60%左右,超過60%的地區實行了門診統籌,參合人口受益面不斷擴大。開展了提高農村兒童大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較低的籌資水平有效保障了農村居民的健康權益,切實減輕了參合農民的就醫負擔,改善了農民就醫狀況,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婦女兒童健康得到有效保護。
“十一五”期間,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斷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未發生重大傳染病大規模流行。截至2009年底,國內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26,163例。2006-2009年,國內共發現活動性肺結核患者396萬例;2009年新涂陽肺結核患者發現率達77%以上、**率為92%,均達到“十一五”規劃目標。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和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基本達到“十一五”規劃目標。國內所有血吸蟲病流行縣均達到疫情控制標準,疫情降至歷史**水平。廣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城鄉環境衛生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國家衛生城(鎮)創建和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達到“十一五”規劃要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點面結合,全面推進。
逐步解決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重點問題,婦女兒童健康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4.73%,2008年5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患病率比2000年下降37.9%,均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積極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促進公共場所全面禁煙。
四、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間,中央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58.4億元,支持近5萬個醫療衛生機構項目建設,其中縣級醫院近2000個,鄉鎮衛生院23,000個,村衛生室20,0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382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116個。初步建立了由55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3萬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組成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1100多所城市三級醫院與2139所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和協作關系,在部分地區開展了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通過培養培訓、對口支援、執業醫師**等多種手段,提高基層服務能力。
衛生人力資源總量持續增長、質量不斷提升、配置結構得到優化,服務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由2005年的3.57人增長到2009年的4.1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由1.60人增長到1.75人、注冊護士由1.06人增長到1.39人。衛生技術人員工作效率逐年提高,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數由2005年的5.3人次提高到2009年的6.7人次,日均擔負住院床日數由1.6天提高到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