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中醫藥培訓基地落戶**中西醫結合醫院。6月5日下午,海珠區衛生局與中西醫結合醫院正式簽約,同時,海珠區1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與醫院建立了雙向轉診通道。
/span>
廣州市海珠區衛生局局長李堅、副局長肖軼、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及醫務人員、中西醫結合醫院呂志平院長等全體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span>
海珠區衛生局局長李堅在講話中表示,中醫藥是我國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做好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及創建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工作安排,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醫療、保健、康復等工作中的優勢,該局與**中西醫結合醫院定點成立培訓基地,由醫院對海珠區基層醫務人員進行系統、規范化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此舉將有利于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全面的中醫藥診療服務。
/span>
中醫藥在很多疾病中發揮比西醫更好的優勢,群眾在小病的治療上,往往喜歡用中醫中藥,因此,以看小病為主的基層醫療機構培訓中醫藥技術,對提高基層服務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舒緩群眾小病也往大醫院擠的“看病難、看病貴”現象,將小病留在基層。
/span>
中西醫結合醫院呂志平院長介紹,目前,社區醫療普遍存在著中醫藥治療普及度不高、技術水平滯后、缺乏系統性培訓、操作不規范等不足。“中醫藥治療具有簡單方便、有效果、價格便宜的特點,而且具有適用范圍廣、副作用小、見效快等優勢,在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深受患者的喜愛。”此次中西醫結合醫院利用**“中西醫結合臨床”重點學科優勢及中醫中藥特色,對海珠區社區醫務人員進行中醫藥知識培訓,讓社區醫務人員系統掌握國家中管局制定的46種常見多發病的73種中醫藥適宜技術,包括中風偏癱、腮腺炎、哮喘、小兒胃腸病等,這些病種經過長期的實踐驗證,其中醫藥治療**。
雙方還建立的雙向轉診機制,一方面,中西醫結合醫院為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不能解決的危、急、重癥病人提供了一個綠色通道,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來的患者實行優先就診安排,實行“一單通”等資源共享,根據病情合理檢查。另一方面,該院將病情穩定、需要康復的患者轉診到就近的社區醫療機構,既方便患者就醫,又降低醫療費用。此外,醫院還將安排各專科醫生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區中心幫扶帶教,讓社區居民在社區中心就可以享受到三級醫院專家的診療,同時將適當安排社區中心醫生護士到醫院進修等。這些舉措,對提高社區醫療水平、促進社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便百姓看病、建設幸福廣東將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