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男科 | 婦科 | 腫瘤 | 神經 | 肛腸 | 皮膚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腎病 | 眼科 | 性病 | 風濕科

登錄|注冊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 > 醫院動態 > 深圳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

  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創建于1986年9月,是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有衛生事業單位,以骨傷科為主的中西醫結合二級... [ 詳細 ]
  • 【類型】二級甲等 / 專科醫院
  • 【電話】0755-82247153
  • 【網址】www.szplgk.com
  •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紅嶺南路金塘街40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深圳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時間:2012-11-19 11:36來源:求醫網

1 總  則
 
1.1  編制目的
迅速、高效、有序地組織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水平,**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廣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1.3  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職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反應及時、措施果斷;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急結合、常備不懈;加強協作、公眾參與。
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
 
2 醫療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2.1  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傷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員多,或者核事故和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或廣東省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請求國家在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突發公共事件。
(2)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Ⅱ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傷亡5O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5例的。
(2)跨我市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廣東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3  較大事件(Ⅲ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傷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
(2)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較大突發公共事件。
2.4  一般事件(IV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傷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
(2)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3       組織機構和職責
 
衛生行政部門在同級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指揮下,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做好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3.1  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
成立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市衛生局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市局有關處室負責人和各區衛生局局長為組成成員。主要職責是組織、協調、部署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各區衛生局成立相應的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內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3.2  專家組
以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專家委員會為依托,市衛生局組建衛生應急專家隊伍。應急專家隊伍包括傳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組、醫療救治組、食源性疾病組、職業中毒組、核事故/放射事故救治組、災害事故組、生物/化學恐怖組、健康教育組、心理防護組、信息情報組、院前轉運組等11個專家組,主要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詢建議、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
3.3  醫療衛生救援機構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任務。其中市醫療急救中心、化學中毒和核輻射事故應急醫療救治專業機構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和傷員轉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根據各自職能做好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
3.4  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
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在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設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由現場的**衛生行政部門的負責同志擔任指揮,統一指揮、協調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醫療救治、疾病防制、衛生監督、專家咨詢、醫療救援保障5個基本工作組。
(1)綜合協調組:執行領導小組指令,組織協調各小組的應急救援工作,傳達上級精神,經上級主管部門授權后發布有關信息。
(2)醫療救治組:確定救護醫院,組織現場救護,轉移現場傷病員;組織專家會診,確定、落實救治方案;調配現場醫務人員、醫療器械、急救藥品;統計傷病員情況。
(3)疾病防制組:組織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衛生學調查、評價和疾病監測;提出疾病預防控制措施和建議,并組織實施。
(4)衛生監督組:組織衛生監督機構依法查處管理相對人的違法行為,監督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5)醫療救援保障組:負責協調、安排各類急救車輛,保障救治藥品、物品、器材的供應,與市貿工局、發改局、食品藥品監督局、財政局、交通局、公安局、海關、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確保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4       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程序
 
4.1  特別重大事件響應
特別重大事件,由國務院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Ⅰ級響應。市衛生局在衛生部、廣東省衛生廳的指揮下,組織、協調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4.2  重大事件響應
重大事件,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Ⅱ級響應。市衛生局在廣東省衛生廳、市政府的指揮下,組織、協調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4.3  較大事件響應
4.3.1  響應啟動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啟動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Ⅲ級響應:
(1)發生較大突發公共事件,市政府啟動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2)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Ⅲ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4.3.2  響應措施
市衛生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應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同時,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并及時向市政府、市應急指揮中心和廣東省衛生廳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市衛生局要對事件發生地的區衛生局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進行督導,必要時組織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凡屬啟動市級應急預案的響應,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按照相關規定啟動工作。
4.4  一般事件響應
4.4.1  響應啟動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啟動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Ⅳ級響應:
(1)發生一般突發公共事件,區政府啟動區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2)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4.4.2  響應措施
啟動區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區醫療衛生救援機構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現場處理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調查、確認和評估,同時向區政府、區應急指揮中心和市衛生局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凡屬啟動區級應急預案的響應,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按相關規定啟動工作。
4.5  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及指揮
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迅速組織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及時趕赴現場,并根據現場情況全力開展傷病員的救治、轉運和疫情防控、衛生監督等工作。在實施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過程中,既要積極開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護,確保安全。
為了及時準確掌握現場情況,做好現場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指揮工作,使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市、區衛生局應在事發現場設置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主要或分管領導同志**立即趕赴現場,靠前指揮,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決策效率,加快搶救進程。現場指揮部根據工作需要,啟動若干相關應急行動組,對現場傷亡情況和事態發展做出快速、準確評估;根據傷亡情況,指揮、調遣現場及轄區內各醫療救護力量;按規定向同級人民政府、同級應急指揮中心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情況并接受指令。
4.5.1  現場搶救
到達現場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迅速將傷員轉送出危險區,本著“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開展工作,按照國際統一的標準對傷病員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藍、黃、紅、黑四種顏色,對輕、重、危重傷病員和死亡人員做出標志(分類標記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帶),扣系在傷病員或死亡人員的手腕或腳踝部位,并將經治傷員的血型、傷情、急救處置、注意事項等填寫傷員情況卡置于傷員衣袋內,以便后續救治辨認或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4.5.2  轉送傷員
當現場環境處于危險或者傷病員病情允許時,要盡快將傷病員轉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堅持就近轉送的原則。對已經檢傷分類待送的傷病員進行復檢。對有活動性大出血或轉運途中有生命危險的急危重癥者,應原地先予搶救、治療,做必要的處理后再進行監護下轉運。
(2)認真填寫轉運卡提交接納的醫療機構,并報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匯總。
(3)在轉運中,醫護人員**密切觀察傷病員病情變化,并確保治療持續進行。
(4)在轉運過程中要科學搬運,避免造成二次損傷。
(5)合理分流傷病員或按現場救援指揮部指定的地點轉送,任何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推諉轉送的傷員,確需轉院的,須按有關規定辦理。
4.6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積極開展衛生學調查和評價,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要切實做好傳染病疫點和病例相關場所疫源地的隔離消毒、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和易感人群的應急預防接種,有效控制和降低傳染病疫情;加強傳染病疫情監測與預警,做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全市公共場所衛生監測,指導做好消毒工作;及時收集疫情動態和工作進展,報同級衛生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與其他部門積極溝通與協作,采取聯防聯控措施。
4.7  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市、區衛生監督所要加強監督檢查,督促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有關單位落實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病人分診制度、院內消毒隔離制度和醫護人員防護等制度;依法查處餐飲單位、商場、酒店、歌舞廳等公共場所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
4.8  信息報告和發布
市急救醫療中心和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接到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告后,在迅速開展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的同時,立即將人員傷亡、搶救等情況報告現場救援指揮部和市、區衛生局。
承擔醫療衛生應急救援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每日要向醫療衛生現場救援指揮部報告傷病員情況、醫療救治進展等情況。重要情況要隨時報告。醫療衛生現場救援指揮部要及時向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指揮部和本級衛生局報告。市、區衛生局要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或本級應急指揮中心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情況。
醫療衛生救援信息,由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指揮部按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發布。
4.9  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傷病員在醫療衛生機構得到有效救治,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或經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可宣布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并將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的信息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5       醫療衛生救援的保障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和隊伍的建設,是我市突發公共事件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區衛生局應遵循“平急結合、常備不懈”的原則,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隊伍建設,組建市、區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制訂各種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技術方案,保證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5.1  信息系統
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我市急救網絡醫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與衛生行政部門之間,以及衛生行政部門與其他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對各種醫療衛生救援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確保醫療衛生救援相關信息在各個相關部門機構及社會公眾之間的及時準確傳遞,為應急救援指揮調度提高信息基礎。
常備我市急救網絡醫院及其急診科、急救車輛的聯系方式,確保應急響應啟動后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現場指揮部與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的聯絡通暢。
5.2  急救網絡
全市醫療衛生救援急救網,由具備急救條件的醫療機構及其下設醫療急救網絡單元組成。急救機構接到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任務后,迅速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并及時將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處理、人員傷亡、病人救治及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情況報告現場救援指揮部和市、區衛生局。
5.3  建立醫療救治基地
按照“平急結合”的原則,在我市建立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治基地。
(1)創傷醫療救治基地: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市中醫院、市平樂骨傷科醫院和各區級醫院。
(2)傳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醫療救治基地:市東湖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
(3)化學中毒和職業中毒救治基地:市職業病防治院。
(4)燒傷醫療救治基地:市第二人民醫院。
(5)食物中毒救治基地: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各區級人民醫院和龍崗區龍崗中心醫院。
(6)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市職業病防治院、市人民醫院、龍崗區龍崗中心醫院和龍崗區人民醫院。
各基地要加強救治專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完善設施,裝備醫療救援設備,配備相應藥品、試劑、衛生防護用品和器械設備,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5.4  醫療衛生救援處置隊伍
市、區衛生局要加強醫療衛生救援應急處置隊伍和應急專家隊伍建設。保證應急隊伍的相對穩定,嚴格管理,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治能力。其成員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補充。
市、區衛生局組建綜合性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市衛生局根據我市實際,建立傳染病醫療救治、食物中毒醫療救治、化學及職業中毒醫療救治、重大創傷事故醫療救治、生化及不明疾病醫療救治、核輻射應急醫療救治等6支應急隊伍。每支隊伍50人左右,后備隊伍20人。各區衛生局根據本區實際,分別組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現場醫療救援處置隊伍。
5.5  物資儲備
按照國務院衛生部制訂的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衛生部門提出應急藥品、醫療器械、設備、快速檢測器材和試劑、衛生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計劃建議。發展改革會同貿工等部門負責組織、落實物資儲備。醫療儲備物資的動用,按發展改革委《國家醫藥儲備應急預案》執行。應急物資使用后要及時補充。
5.6  醫療衛生救援經費
市區財政部門負責安排應由政府承擔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所必需的專項經費,并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工作。
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各級財政按照有關規定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或給予**。
安全生產事故引起的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單位應向醫療急救中心或相關醫療機構支付醫療衛生救援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
社會安全突發事件中發生的人員傷亡,由有關部門確定的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各級財政可根據有關政策規定或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對醫療救治費用給予**。
各類保險機構要按照有關規定對參加人身、醫療、健康等保險的傷亡人員,做好理賠工作。
5.7  醫療衛生救援的交通運輸保障
各級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和專業應急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救護車輛、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
市公安局、市交通局、深圳機場和鐵路、民航、海事等駐深單位等有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醫療衛生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情況特別緊急時,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5.8  其他保障
按深圳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專項預案的規定,市政府有關部門和駐深有關單位要切實落實以下保障措施:
市公安局負責維護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治安秩序,保證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市科技信息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技術研究方案,組織科研力量開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技術科研攻關,統一協調、解決檢測技術及藥物研發和應用中的科技問題。
深圳海關優先驗放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急需的醫療救援藥品、試劑和器材。
市食品藥品監督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的監督管理,組織對救援急需藥品進口的審批,參與組織救援急需藥品的研發和生產。
市紅十字會按照《國內紅十字會總會自然災害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負責組織群眾開展現場自救和互救,做好相關工作,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情況,向市內外發出呼吁,依法接受市內外組織和個人的特需,提供急需的人道主義援助。
駐深部隊、武警等有關部門,根據軍隊有關規定,組織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和裝備、器材,參與和支援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現場的管控工作。
 
6       醫療衛生救援的公眾參與
 
市、區衛生局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知識普及的組織工作;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應擴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加強對所屬人員的宣傳教育;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做好宣傳資料的提供和師資培訓工作。在廣泛普及醫療衛生救援知識的基礎上,逐步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業單位安全員和衛生員為骨干的群眾性救助網絡,經過培訓和演練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各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站組織領導廣大市民群眾配合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落實各項措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工作情況。
 
7       培訓和演練
 
7.1  培訓
市、區衛生局組織開展醫療衛生救援管理人員、醫療衛生救援專業技術人員的衛生應急法律法規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專業技能培訓。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一批有知識、有技能、有實踐經驗、高素質的復合型應急救援人才;培養一批擅長危機管理和危機心理干預的專門人才。
7.2  演練
市、區衛生局組織開展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演練,要根據事件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類別開展專項演練和綜合演練。通過演練,檢驗并完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體系,提高協同處置、快速反應、有效應對的能力。
 
8       附  則
8.1  責任與獎懲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市、區衛生局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對失職、瀆職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2  預案制定與修訂
本預案由市衛生局組織制定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發布。各區可結合實際制定本區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并報市衛生局備案。
本預案定期進行評審,并根據醫療衛生救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
8.3  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衛生局負責解釋。
8.4  預案實施時間

如果您有關于“深圳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的問題,點擊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青娱极品盛宴国产一区|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中日韩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h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选午睡沙发系列999|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好紧好大好爽14p|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产乱码|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2020因为爱你带字幕免费观看全集| 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h视频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巴西大白屁股bbbbxxxx| 中文字幕天天干|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婷婷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中国毛片免费看| 成年人午夜影院|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站| 日本另类z0zx|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日韩人妻潮喷中文在线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人与牲动交xxxx|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古月娜下面好紧好爽| 美女**视频一级毛片|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老汉扛起娇妻玉腿进入h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