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鼻炎的癥狀及其診斷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本病是以鼻干燥,鼻粘膜、骨膜和骨部發生萎縮,嗅覺消失,鼻內有結痂為特點的一種發展緩慢的鼻科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多因營養不良、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異常、植物神經失調和遺傳因素等所致。后者則與鼻腔感染病灶長期刺激、不適當的手術、粉塵、有害氣體或高溫刺激有關。本病早期粘膜僅呈一種慢性炎癥性變化,逐漸出現萎縮。粘膜及骨部之小動脈因發生閉塞性動脈內膜炎與海綿狀靜脈叢炎,使血管腔縮小而閉塞,循環不良,致鼻甲失去正常的海綿組織而呈枯萎狀態。粘膜上皮失去氈毛,常有鱗狀上皮化生,腺體萎縮,分泌減少,骨及骨膜亦發生纖維組織增生和骨質吸收現象。鼻腔變寬,氣流過量,粘膜表面的粘液隨蒸發而變為粘稠,最后形成結痂。中醫稱本病為“鼻槁”。
[診斷]
(一)臨床表現
1.癥狀:鼻內干燥、鼻塞、嗅覺減退、頭痛、鼻分泌物呈塊狀結痂,有時有小量出血,呼氣惡臭。伴咽喉部萎縮性病變時,則產生咽喉干燥,有異物感以及咳嗽、嘶啞等。
2.體征:鼻腔寬大,鼻甲明顯縮小。鼻腔粘膜干燥,失去正常光澤,呈蒼白或淡紅色。鼻腔內積有大量黃綠色或灰綠色膿痂,粘著于鼻粘膜上,取除后可見粘膜干燥發紅,觸之易出血。嚴重時咽部粘膜也有上述變化。
(二)現代檢測
1.取鼻分泌物或膿痂作細菌培養,以利于診治。
2. X線片檢查:除某些患者可見鼻竇炎體征外,鼻腔外側壁常增厚,鼻中隔軟骨有時骨化。
查看更多關于萎縮性鼻炎的癥狀及其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