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原發性肝癌)
肝癌的治療方法大全
早期治療應盡量采取手術切除,對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亦可采用多模式的綜合治療。
病人手術后屬于術后康復期。在康復期的治療上也是尤為重要的,因為存在的復發和轉移幾率是很高的,術后殘余的癌細胞會不定時的向各部位轉移,所以術后要加強鞏固以防止它的復發和轉移。
肝癌的治愈標準
1.以腫瘤的體積的變化作為衡量療效的標準其規定如下。
(1)完全緩解:可見腫瘤消失并持續一月以上。
(2)部分緩解:腫瘤兩個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徑乘積縮小50%以上并持續一月以上。
(3)穩定:腫瘤兩個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徑乘積縮小不足50%,增大不超過25%并持續一個月以上。
(4)惡化:腫瘤兩個最大的相互垂直的直徑乘積增大不超過25%。
2.以甲胎蛋白的含量變化作為衡量療效的標準。術后AFP降至正常為手術屬治療的依據。
3.以治療后生存期為衡量療效的標準。治療后病人生存期的長短反映了治療的最終效果,所以是最有價值的療效標準。
肝癌的手術治療
肝癌的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優選,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腫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術適應證為:①診斷明確,估計病變局限于一葉或半肝者;②無明顯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者;③肝功能代償尚好,凝血酶時間不低于50%者;④心、肝、腎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過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過50%,或僅能作左半肝切除;嚴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葉切除。手術和病理證實約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認以局部切除代替規則性肝葉切除無期效果相同,而術后肝功能紊亂減輕,手術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治療切除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故術后宜定期復查AFP及超聲顯象以監察復發。
由于治療切除術后隨訪密切,故常檢測到“亞臨床期”復發的小肝癌,乃以再手術為優選,第二次手術后五年生存率仍可達38.7%。肝移植術雖不失為治療肝癌的一種方法,國外報道較多,但在治療肝癌中的地位長期未得到證實,術后長期免疫遏制劑的應用,病人常死于復發。對發展國內家而方,由于供體來源及費問題近年仍難以推廣。
微創靶向治療
肝癌一旦發展到了晚期,大多數的病人已經失去了較好的手術治療機會,這時候的治療就以減輕肝癌患者的痛苦和延長生存時間為目的。通過“四位一體治療方法”和放化療的合理結合應用,可以有效的延長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時間,并且提高生存質量。
1、療效確切,治療成功者可見到AFP迅速下降,腫塊縮小,疼痛減輕等。
2、機理科學:介入治療局部藥物濃度較全身化療高達數十倍,而且阻斷腫瘤血供,因此雙管齊下療效好,毒性較全身化療小。
3、操作簡單易行,安全可靠。
4、年老體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進行,不須全麻,保持清醒。
5、費用相對比較低。
6、可以重復進行,診斷造影清晰,便于對比。
7、對部份肝癌可縮小體積后作二步切除。
8、可作為綜合治療晚期腫瘤重要手段之一。
我國開展這一工作近20年,有許多經驗總結報告,有報告直徑小于5CM的肝癌治療后5年生存率達33%。
肝癌介入治療的缺點
1、肝癌主要供血依賴肝動脈,但癌塊周圍有門靜脈血供,癌細胞可以“茍安偷生”。
2、操作有一定難度,導管應超選擇進入供血動脈療效才佳,但有時進入肝動脈都很困難。而有的肝癌可多血管供血。
3、盡管超選擇進入,仍有明顯副作用,據資料分析,消化道反應最多。
4、已有門靜脈癌栓者須酌情考慮或去除癌栓。
5、即使操作超選擇順利進行,由于高壓注射等原因,可造成誤栓,分流及可能有不可避免的微轉移產生。
6、對正常肝細胞仍有損傷,少數病人甚至出現肝機能不全。
7、對癌塊太大者療效欠滿意。
8、有的病人一次治療后血管即堵塞,以致再操作困難。
因此無論肝癌介入治療成功與否,仍須積極進行防治。
為了取得良好療效應注意下列事項:
1、選好適應癥。
2、應由充分經驗及設備良好的醫院進行。
3、保護肝細胞,防止并發癥。
4、操作安全,時間短暫,患者應避免精神緊張。
5、術前后都要注意提高免疫力。
6、定期復查,由于肝癌有多中心發生傾向,要防止復發轉移。
7、繼續采取綜合治療。
多模式的綜合治療
是近年對中期大肝癌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有時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轉變為可切除的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種,一般多以肝動脈結扎加肝動脈插管化療的二聯方式為基礎,加外放射治療為三聯,如合并免疫治療四聯。以三聯以上效果較好。經多模式綜合治療患者腫瘤縮小率達31%,因腫瘤明顯縮小,獲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達38.1%。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亦曾研究超分割放療及導向治療,超分割外放射和肝動脈插管化療聯合治療的方法是:第一周肝動脈導管內化療順氯氨鉑 (CDDP)每日mg,連續3天。第二周肝腫瘤區局部外放射上、下午各2.5Gy(250rads),連續3天;二周為一療程,如此隔周交替可重復3~4 個療程。導向治療,以131I-抗肝癌鐵蛋白抗體或抗肝癌單克隆抗體或131I-lipiodol肝動脈導管內注射,每隔1~2月一次,治療間期動脈內化 CDDP 20mg每日一次,連續3~5天。若上述治療同時加免疫治療如干擾素、白介素-2等則更佳。
肝動脈栓塞化療(TAE)
這是80年代發展的一種非手術的腫瘤治療方法,對肝癌有很好療效,甚至被推薦為非手術療法中的優選方案。多采用碘化油(lipiodol)混合化療法藥或 131I或125I-lipiodol、或90釔微球栓塞腫瘤遠端血供,再用明膠海棉栓塞腫瘤近端肝動脈,使之難以建立側支循環,致使腫瘤病灶缺血壞死。肝動脈栓塞化療應反復多次治療,效果較好。根據放射資料,345例不能手術切除的較大肝癌,單純肝動脈灌注化療一年生存率僅為11.1%,合并肝動脈栓塞治療一年生存率提高到65.2%,隨訪生存最長52月,30例腫瘤縮小獲手術切除機會。對肝功能嚴重失代償者此法屬禁忌,門脈主干癌栓阻塞者亦不相宜。
無水酒精瘤內注射
超聲導下經皮肝穿于腫瘤內注入無水酒精治療肝癌。以腫瘤直徑≤3cm,結節數在3個以內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術的肝癌為優選。對小肝癌有可能治愈?!?cm效果差。
放射治療
由于放射源、放射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各種影像學檢查的準確定位使放射治療在肝癌治療中地位有所提高,療效亦有所改善。放射治療適于腫瘤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通常如能耐受較大劑量,其療效也較好,外放射治療經歷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動條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立體放射總量超過近有用質子作肝癌放射治療者。有報道放射總量超過40Gy(4000rads容氣量)合并理氣健脾中藥使一年生存率達72.7%,五年生存率達10%,與手術、化療綜合治療可起殺滅殘癌之作用,化療亦可輔助放療起增敏作用。肝動脈內注射Y-90微球、131I-碘化油、或同位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等可起內放射治療作用。
肝癌放療副作用及其處理
放療是肝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放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有一些副作用,下面將肝癌放療副作用及其處理辦法介紹如下:
1、疲勞:放療期間,人體耗費大量能量來進行自我康復。疾病帶來的壓力,每天往返治療以及放射對正常細胞的影響都會導致疲勞。大多數肝癌患者在放療進行幾個星期后都會感到疲倦,而且隨著放療的持續進行會更感疲勞。
放療結束后,虛弱和疲勞也會隨之逐漸消失。放療期間,肝癌病人應少做一些事。如果你感到疲勞,那么在空閑時就要少活動、多休息。晚上早睡覺,白天有可能也要休息。
2、皮膚:肝癌病人放療后,皮膚常會變得干燥。病人應把這些癥狀告訴醫生,醫生會提出建議來消除你們的不適。放療結束幾周后,多數皮膚反應會消除。病人應小心對待自己的皮膚,以下是一些建議:
(1)使用冷水和溫和的肥皂;讓水流過接受放療的皮膚,不要摩擦。
(2)衣服在接受治療的部位不要穿得太緊。
(3)不要摩擦、抓搔敏感部位。
(4)不要把燙的或冷的東西,如熱毛巾或冰袋放在接受放療的皮膚上,除非是醫生建議這樣做的。
(5)在你正接受治療和治療結束幾周內,不要在接受放療的部位上擦藥粉、護膚霜、香水、除臭劑、藥膏、洗液和家用藥物,除非經過醫生許可。(許多皮膚產品會在皮膚上留下一層,這樣可能妨礙放療或康復)。
(6)放療時和放療結束后一年內,不要讓接受放療的部位暴露在陽光下。如果你想在太陽下多呆幾分鐘,就要穿上有保護作用的衣服(如寬邊的帽子和長袖襯衣)以及使用防曬油。
3、血液:放療幾乎不會降低白血球數或血小板數。這些血細胞幫助人體抵抗感染和預防出血。如果肝癌病人的血液檢查顯示放療降低了白血球數或血小板數,治療會暫緩一周,以便增加病人的血細胞數量。
4、飲食:肝癌放療的副作用還包括飲食和消化問題。在治療過程中,你可能完全沒有食欲。即使你感到不餓,多攝入蛋白質和熱量也很重要。醫生發現,胃口很好的病人可以更好地對付癌癥及其副作用。
以下是幫助肝癌病人解決飲食問題的指南和方法。
(1)如果你咀嚼和吞咽食物時感到痛,建議你進食粉狀或液體食物。這些食物都可以在商店買到,而且口味也很多。它們可以與其它食物搭配使用。
(2)以下的建議有助于當你食欲不振時提高你的食欲,并使你盡可能地多吃。
1)少食多餐。
2)不喝酒,喝酒會加重放療副作用。
3) 可服用一些有健脾開胃作用的中藥。
(3)如果你只能吃很少量的食物,你可通過以下方法來提高攝入的能量:
1)食物中加入黃油或人造黃油。
2)喝牛奶代替喝水。
3)飯間喝一些牛奶等東西。
4)蔬菜上加一些調料或奶油。
5、情緒:許多病人會感到沮喪、害怕、生氣、失敗、孤獨或無助。你也可能由于放療感到很累,從而破壞你的情緒。你可以就這些問題向醫生或本地的癌癥協會咨詢,并找機會與關心你的人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總的來說,肝癌放療不可避免地會對人體正常細胞造成傷害,建議患者在放療的同時,服用一些有緩腫瘤及扶正作用的中藥,如中,一方面可增強療效,一方面能夠減輕肝癌放療副作用,提高人體免疫力。
導向治療
應用特異性抗體和單克隆抗體或親腫瘤的化學藥物為載體,標記核素或與化療藥物或免疫毒素交聯進行特異性導向治療,是有希望的療法之一。臨床已采用的抗體有抗人肝癌蛋白抗體、抗人肝癌單克隆抗體、抗甲胎蛋白單克隆抗體等?!皬楊^”除131I125I外已試用90Y,此外毒蛋白和化療藥物與抗體的交聯人源單抗或基因工程抗體等正在研究中。
化療
對肝癌較為有效的藥物以CDD[P為優選,常用的還有5Fu、阿霉素(ADM)及其衍生物、絲裂霉素、VP16和氨甲喋呤等。一般認為單個藥物靜脈給藥療效較差。采用肝動脈給藥和(或)栓塞,以及配合內、外放射治療應用較多,效果較明顯。對某些中晚期肝癌無手術指征,且門靜脈主干癌栓阻塞不宜肝動脈介入治療者和某些姑息性手術后患者可采用聯合或序貫化療。
生物免疫治療
生物治療不僅起配合手術、化療、放療以減輕對免疫的遏制,消滅殘余腫瘤細胞的作用。近年來,由于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使獲得大量免疫活性因子或細胞因子成為可能。應用重組淋巴因子和細胞因子等生物反應調節因子(BRM)對腫瘤生物治療已引起醫學界普遍關注,已被認為是第四種緩腫瘤治療,臨床已普遍應用α和 γ干擾素(IFN)進行治療,天然和重組IL-2,TNF業已問世,此外,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等已開始試用。
姑息性外科治療
適于較大腫瘤或散在分布或靠近大血管區,或合并肝硬化限制而無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動脈結扎和(或)肝動脈插管化療、冷凍、激光治療、微波治療,術中肝動脈栓塞治療或無水酒精瘤內注射等,有時可使腫瘤縮小,血清AFP下降,為二步切除提供機會。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 友情鏈接:
- 肝癌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