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炎(多發性神經炎)
面神經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有著很多的病人在早上起床之后,洗臉的時候發現了一側面頰不是很靈活,嘴巴是歪斜的狀態。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
下面為您介紹面神經炎的治療方法:
1、治宜祛風化痰、活血通絡。方以牽正散加味:白附子10~l2g、白僵蠶10~15g、全蝎6~10g、蜈蚣2~3條、防風6~10g、川芎10g、白芷6~10g。有寒象者,加細辛、麻黃以溫經通絡散寒;痰濕重者,加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和胃化痰;有瘀血之象者,加雞血藤、路路通、紅花等活血通絡。
2、治宜益氣活血;祛痰通絡,方以補陽還五湯合牽正散加減:生黃芪10~30g、川芎10g、地龍10~15g、赤芍10~12g、白附子10g、白芥子10g、紅花10g、全蝎6~10g、白僵蠶10g、細宰3g。有寒象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等以溫經散寒;有熱象者,可加黃芩、生石膏清膽、胃經熱;痰濕明顯者,可以合用二陳湯;伴有面肌痙攣者,可適當加大全蝎的劑量,加用蜈蚣、白芍、甘草、雞血藤等以解痙緩急、通絡。2、單驗方:
3、蜈蚣、全蝎和僵蠶,其量為1:2:3,焙干研末,每服2g,每日服3次。
4、蓖麻子搗爛,左斜敷右,右斜敷左。
5、馬錢子外敷 以生馬錢子質黑或黑黃者溫水中浸泡7天后取出、每枚切成6薄片,貼敷于患側口角,每天換1次,至病愈為止。
6、皂角去皮150g研末,以陳醋調膏,敷于地倉、頰車穴,干后即換。
7、鱔魚血外敷 割斷鱔魚頭或尾,取血涂于患側。
本病大多在發病1~2周后即開始好轉,1~2月內癥狀明顯改善。大約有2/3的患者可完全自愈。有的文獻則認為,本病的自愈率可以高達85%~90%,面癱輕者預后較好,面癱重者及老年有嚴重并發癥者預后較差,面癱4天后,鐙骨肌反射存在者預后較好,消失者預后較差。面癱持續時間越長預后越差。面癱恢復后,個別患者仍可復發,根據文獻記載,復發間隔時間最長可達20年。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 友情鏈接:
- 神經炎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