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肉瘤的常見癥狀表現
時間:2015-03-21來源:求醫網
1.纖維肉瘤
纖維肉瘤(fibrosarcoma)起源于成纖維細胞,是纖維組織的惡性腫瘤,多見于5歲以下,有些患兒出生時即發現,也稱“先天性及嬰兒纖維肉瘤”,男孩略多于女孩。
纖維肉瘤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下肢最多見約占50%,主要是足,踝和小腿,故上肢以手,腕和前臂較多,軀干,腹膜后和腮腺,口腔黏膜,扁桃體,乳突等也可生長此瘤,燒傷瘢痕,視網膜母細胞瘤,霍奇金淋巴瘤放療后易生長本瘤,腫瘤為生長迅速的無痛性腫塊,可在2~3周內增長1倍,其邊界常不清晰,當壓迫神經如腓總神經或其分支時,可產生壓迫癥狀,有同一肢體幾個分開較遠的腫瘤同時存在的報道,X線檢查,可見軟組織塊影或肢體長骨骨皮質增厚,極少數可出現骨質破壞,嬰兒患者可出現肺轉移。
治療應廣泛徹底切除腫瘤,至少包括瘤周圍3cm的組織,切除不徹底可致復發,需再行手術,必要時考慮截肢,纖維肉瘤對放射敏感性低,故有主張大劑量放療的 (6Gy),特別是在多次復發或避免截肢時,化療的意見不一致,有人主張按橫紋肌肉瘤方案,用在復發和轉移病例,也有人主張術前放療和化療。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多以無痛性腫塊首診,瘤體常較大,界清楚,較硬,多較深在,區域淋巴結可腫大,侵犯鄰近骨時,腫瘤可固定,伴有壓痛,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也稱纖維組織細胞肉瘤,纖維黃色肉瘤,惡性纖維黃色瘤等,由OBrien Stout于1964年首先描述,多見于中老年人,兒童較少見。
3.脂肪肉瘤(liposarcoma)
偶然發現的較大較深的腫塊,多發生在深筋膜以下的肌肉深面或肌間筋膜血管和神經附近,腹膜后間隔,四肢主要關節的屈側及大腿內側,腫瘤界限欠清,較硬,實質性,壓痛不明顯,脂肪肉瘤起源于原始間葉細胞,成人多見,小兒少見,多發于10~15歲,男女無差異,脂肪肉瘤來自脂肪組織,故在全身各部位生長,最多發生于腹膜后,另為股部和膝部,腫瘤生長隱匿,緩慢,無明顯界限,無特殊臨床表現,治療:手術完全切除是較好的治療方法,放療效果不確切,化療只在手術無效或無法實施時才采用,常用藥物為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放線菌素D(更生霉素),但其效果也不明確。
查看更多關于軟組織肉瘤的常見癥狀表現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