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科之針灸治療疾病的原理
時間:2014-12-25來源:求醫網
其實很多人對針灸科的了解也只是一點點,沒有深入的去了解過。如針灸科針灸治療疾病的原理是什么很多人就不了解了。中醫學認為,人體中的經絡系統負責輸送全身的“氣”、“血”及“血液”,這些輸送物質在體內循環,使身體中的各個組織與器官保持平衡與穩定。
以下介紹針灸科之針灸治療疾病的原理:
一、調和陰陽
1、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中陰陽兩方面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針灸的治療作用首先在于調和陰陽,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基本上是通過經絡、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
2、如胃火熾盛引起的牙痛,屬陽熱偏盛,治宜清瀉胃火,取足陽明胃經穴內庭,針刺瀉法,以清瀉胃熱。寒邪傷胃引起的胃痛,屬陰邪偏盛,治宜溫中散寒,取足陽明胃經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針用瀉法,并灸,以溫散寒邪。
3、現代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也已經充分證明,針灸對各個器官組織的功能活動均有明顯的調整作用,特別是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為明顯。
4、一般說對于亢進的、興奮的,痙攣狀態的組織器官有遏制作用,而對于虛弱的、遏制的、弛緩的組織器官有興奮作用。這種調節是良性的、雙向性的。這就是針灸能治療多種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如果將組織器官的病理失調與陰陽理論聯系起來,均可用陰陽解釋,所以說針灸調節了病理性失調,也就是調節陰陽的失調。
二、扶正祛邪
針灸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具體表現為補虛瀉實。針灸的補虛瀉實,體現在三個方面。
1、刺灸法,如艾灸多用于補虛,刺血多用于瀉實。
2、針刺手法,古今醫家已總結出多種補瀉手法。
3、腧穴配伍,長期大量臨床經驗,不少腧穴其補瀉作用各異,如膏肓、氣海、關元、足三里、命門等穴,有補的作用,多在扶正時應用;而十宣、中極、水溝,有瀉的作用,多在祛邪時應用。
4、現代的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證明針灸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而這種作用與中醫的“扶正祛邪”相似。
三、疏通經絡
針灸通過穴位的刺激,具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止痛,更是通經絡、疏閉阻的結果。
以上就是關于針灸科之針灸治療疾病的原理的詳細介紹。中醫認為當經絡系統出現阻塞不通的情況時,則影響了這些物質的輸送,使“邪氣”(各種產生病變的因子)侵入,此時人體就會開始出現異常病變。當針灸的針插進人體 之后,會引起人體自身的反應,加強氣血循環,克服經絡的阻塞,使經絡系統恢復正常,
查看更多關于針灸科之針灸治療疾病的原理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