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網
白塞氏病的中藥分型治療
分型治療
(1)濕熱火毒
治法:清熱除濕,瀉火解毒。
處方:龍膽草12克,大青葉20克,蒲公英20克,黃芩15克,黃連4.5克,黃柏12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玄參15克,銀花9克,炙甘草9克。
加減:兩眼紅腫赤痛甚加決明子、青葙子;口腔潰瘍嚴重加掛金燈、射手;生殖器潰瘍成膿階段加山甲片、皂角刺;膿性分泌物增多可加半技蓮、生梔子;大便秘結加生大黃、立明粉;小便澀痛加本通、車前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為主加減治療132例,有效率在79.5%-95.2%之間;
常用成方:龍膽瀉肝瀝、甘草瀉心湯、清胃散、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泰散等。
(2)陰虛火旺
治法:滋養肝腎,清熱瀉火。
處方:黃連3克,知母9克,石斛20克,龜版15克,生地、熟地各15克,山萸肉9克,獲苓20克,丹皮9克,北沙參15克,蛇舌草20克,板藍根15克,炙甘草6克。
加減:目赤腫痛加枸杞子、杭菊花;口腔潰瘍久不愈加天花粉、蘆根、地骨皮;生殖器潰瘍久難愈合加露蜂房、皮尾參;皮膚結節腫痛難消酌加桃仁、川芎、紅花。 21nx.com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為基礎,加減辨治38例,有效率為92.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黃丸、一貫煎、杞菊地黃丸、四物湯、黃連阿膠雞子黃湯等。
(3)脾腎陽虛
治法:溫腎健脾,益氣除濕。
處方:淡附子6克,肉桂5克,黨參勸克,炙黃芪20克,干姜4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當歸12克,升麻3克,忍冬藤20克,炙甘草5克。
加減:目翳遮睛加谷精草、杞子;口腔潰瘍經常反復發作加太子參、鱉甲;生殖器潰瘍久不愈合加鹿角片、熟地;下肢浮腫較甚加五加皮、漢防已。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加減共治療62例患者,總有效率在70%-84%之間。
常用成方:補中益氣湯、附桂八味丸、四君子湯、四神丸等。
專方治療
(1)知柏三參湯
組成:太子參15克,首烏20克,生芪30克,北沙參、直參、知母各15克,黃柏10克,銀花20克,丹皮、梔子各9克,土茯苓20克。
加減;若心中煩熱,夜寐不安,口渴思飲加生地、竹葉、甘草梢;大便秘結,多食易饑加生石膏、大黃;低熱、手足心熱加山萸肉、山藥。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10例,顯效3.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0%。
(2)重劑板藍根方
組成:板藍根。
用法:①急性發作期:用100%板藍根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或口服板藍根沖劑10-20克,每日2次,5-10天為一療程。同時內服甘草瀉心湯隨證化裁。②緩解期:口服板藍根沖劑10-20克,每日2次,3-5天為一療程;或用生藥板藍根30-60克,代茶飲,同時兼服補中益氣丸或金醫腎氣丸。
療效:共治療13例,近期療效為100%,隨訪3年內復發者5例,治愈率為61.5%。隨訪3-5年,復發者2例,治愈率為84.6%。
用外治法治療白塞氏病也是中醫特色之一,可與內服藥同時并用。
(1)潰瘍紛
組成:黃羊、黃連、黃柏各10克,硼砂、冰片各3克,外陰糜爛加苦參1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外敷患處。
(2)爐丹散
組成:爐甘石6克,黃丹1.5克,三黃粉3克,煅硼砂1.5克,冰片0.9克。
用法:共研細末,瓶裝備用。使用時,先用茶水洗凈創面,再將藥粉撒布于外陰潰瘍上,用消毒紗布包裹住陰莖以免摩擦,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
(3)苦參湯
組成:苦參30克,蛇床子15克。
用法:上藥共煎水外洗。
(4)雄黃散
組成:雄黃9克,艾葉一團。
用法:雄黃研末,將艾葉作團,然后把雄黃粉撒于艾葉上點燃,再用一鐵簡或紙筒將火罩住,令患者蹲坐其上,針對肛門潰瘍處熏之。
療效:上述4首外用方,均與內服湯藥配合應用,其療效可參見相應內服方。
查看更多關于白塞氏病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