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癥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腎病綜合癥當屬中醫“水腫”范疇,為多種病因損及腎臟所致。由于風寒熱毒等病邪侵襲以及勞傷內傷等,損傷脾腎。濕熱下注或脾腎虧虛,統攝固攝失職,精微下泄,故出現大量蛋白尿;由于外邪侵襲,或內傷,肺失宣肅,脾失健運、腎失開闔,致水失泛濫而致水腫。久病入絡,血行不暢化為瘀血可進一步加重水腫。濕熱久稽傷及氣陰,或大量長期使用激素可致陰虛或氣陰兩虛。常見辨證分型如下。
1、風水泛濫
主證眼瞼及頭面先腫,繼則波及四肢及全身,來勢迅速,伴發熱惡風,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證。偏于風熱者伴咽喉腫痛,舌質紅,苔黃,脈浮,滑數。偏于風寒者間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緊。
治法祛風利水。
方藥越婢加術湯加減:麻黃10g,石膏30g,甘草6g,大棗5枚,白術12g,生姜3片,茯苓20g,澤瀉15g,白茅根20g。
2、濕毒侵淫
主證頭面眼瞼浮腫,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發瘡痍,甚則潰爛,伴惡風發熱,舌質紅,苔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金銀花20g,野菊花20g,蒲公英20g,桑白皮15g,大青葉15g,白茅根30g,小薊10g,澤蘭10g。
3、寒濕侵漬
主證頭面及全身浮腫,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舌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通陽化濕利水。
方藥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豬苓15g,茯苓15g,澤瀉15g,桂枝10g,白術12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茯苓皮15g,陳皮10g。
4、血瘀水阻
主證全身浮腫日久,常反復發作,面色晦暗或黧黑,肌膚甲錯無華,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沉澀。
治法活血利水。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15g,紅花15g,生地10g,當歸10g,川芎10g,赤芍10g,大腹皮20g。
5、脾腎陽虛
主證浮腫反復消長,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沒指,脘腹脹悶,納少便溏,小便短少,腰膝冷痛,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法溫補脾腎,通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合實脾飲加減:附子15g,白術12g,生姜12g,茯苓15g,干姜10g,草果10g,大腹皮30g,豬苓18g,澤瀉15g,厚樸15g,炙甘草6g,大棗3枚。
6、肝腎陰虛型
主證面部及下肢浮腫,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心煩少寐,口干咽燥,小便短澀,大便秘結不通。舌邊紅或質偏紅、苔薄白膩或薄黃,脈弦細。
治法滋補肝腎,兼化水濕。
方藥二至丸合杞菊地黃丸加減:熟地黃24g,山萸肉12g,山藥12g,澤瀉9g,丹皮9g,枸杞12g,菊花12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益母草15g。
查看更多關于腎病綜合癥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