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科之解析合理用藥的原則
時間:2014-12-26來源:求醫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濫用藥物而引起不良后果的報道出現。導致很多人都害怕自己對合理用藥的原則不了解,而醫生濫用藥物都不知道。導致病情加重。因此,我們對合理用藥的原則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介紹解析藥劑科合理用藥的原則:
一、正確的診斷
1、只有診斷正確,用藥才能有的放矢,特別對急癥和重癥的早期診斷尤為重要,一旦誤診誤治,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如感染性疾病,首先應鑒別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就是細菌感染亦應分清是何種致病菌,否則,選用抗菌譜與致病菌不符的再新再好的抗菌藥亦難奏效。
2、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引起的腦膜炎,可分為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隱球菌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和病毒性腦膜炎四大類。
二、注意個體化用藥
1、近年來,隨著臨床藥學工作的深入開展和血藥液度監測技術的應用,發現相同劑量的藥物在不同個體可產生不同的藥物效應,即藥物劑量的等值而作用上的不等效,如按常規劑量應用苯妥英鈉(每天300mg)、氨茶堿(每天300mg)、地高辛(每天0.25mg),對有些患者無效,但亦有引起中毒者,而且有些藥物的中毒癥狀與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癥狀極易混淆,很難鑒別。
2、若不進行血藥濃度監測而盲目加大劑量可導致藥物中毒而死亡。所以用藥時應注意加強對病情變化的觀察,給藥方案應逐步由常規化、經驗化轉向個體化、科學化,必要時還應監測血藥濃度。
三、注意方便用藥
口服和外用給藥不僅方便,而且較肌肉和靜脈注射給藥安全性高。因此,除非病情需要,在一般情況下,凡能口服和外用給藥就不要肌內注射,能肌內注射就不要靜脈給藥。
四、注意藥物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就是研究人們對健康水平需求的無限性與國民經濟及自然資源的有效性的矛盾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醫藥費用亦急劇增長,因而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這已成為人們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藥物經濟學現已被國內外列入合理用藥的范疇。簡而言之,就是用最低的醫藥費用保證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關于解析藥劑科合理用藥的原則的詳細介紹,綜上介紹,我們知道合理用藥的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性,作為診斷、預防、治療疾病的藥物,由于其特殊的藥理、生理作用而具有兩重性,即有效性和不安全性,包括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等;有效性,“藥到病除”是藥物的治療目的;經濟性,盡可能少的藥費支出換取盡可能大的治療收益,合理使用有限醫療衛生資源,減輕患者及社會的經濟負擔。
查看更多關于藥劑科之解析合理用藥的原則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