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脈癥的輔助診斷檢查
時間:2015-07-20來源:求醫網
1.CT檢查診斷:血管造影(包括DsA)仍是確診無脈癥的主要方法,主要顯示動脈管腔的改變,但不能觀察管壁的改變為其缺點。CT可以觀察動脈管壁的變化,對無脈癥的早期診斷及病變活動具有較大的價值。可見管壁增厚及鈣化,增強CT掃描,發現管壁強化和環狀低密度影提示為病變活動期。血管造影正常,但可有管壁異常者,有助于無脈癥的早期診斷。尤其三維重建可立體顯示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病變,對重疊部位的血管畸形和復雜血管結構顯示較好。
2.核磁共振(MRI)診斷:本法屬無創性檢查,具有多體位、多層面成像的能力。應用MRI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的快速成像序列,可以檢測無脈癥管腔和管壁形態學及主動脈血流動力學變化,可判定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本法可以顯示完整的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形態學的改變。
3.無脈癥血管造影診斷:
(1)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它是一種數字圖象處理系統,由靜脈注入76%泛影葡胺進行造影。為一種較好的篩選方法,操作較簡便,病人負擔小,反差分辨力高,對低反差區病變也可顯示。考慮無脈癥是腎血管性高血壓的最常見的病因,故造影時應對頭臂動脈,胸、腹主動脈,腎動脈,髂動脈及肺動脈進行全面檢查。一般可代替腎動脈造影,亦適合于門診病人,但對腎動脈分支病變顯示不清,必要時仍需選擇性腎動脈造影。
(2)選擇性動脈造影:無脈癥可觀察腎動脈狹窄的部位、范圍、程度、遠端分支、側支循環及胸腹主動脈等情況。
(3)冠狀動脈造影:近年來無脈癥累及冠狀動脈受到人們的重視。Lupi等曾報道冠狀動脈受累的發生率為9%~10%;發現2例年輕的無脈癥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冠狀動脈近段狹窄,做了冠狀動脈架橋術,術后活檢診斷為冠狀動脈炎。
通過上述內容詳細介紹大家應該了解了無脈癥應該做哪些檢查,希望上述內容介紹能給無脈癥患者帶來幫助。
查看更多關于無脈癥的輔助診斷檢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