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核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時間:2015-07-20來源:求醫網
1.局部癥狀與體征
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結核,局部癥狀和體征略有不同。
(1)粟粒型甲狀腺結核:為全身性結核的一部分,起病急,身體其他部位同時患有結核,甲狀腺無腫大,但甲狀腺組織內可找到粟粒型結核結節,生前無法發現,大多數在病解時證實,故臨床上無單獨診斷意義之表現。
(2)干酪型甲狀腺結核:臨床比較多見,甲狀腺腫大,出現無痛性包塊,其時間也由1個月至10余年不等,大多為孤立性結節,表面不光滑,邊界不清,能隨吞咽上下活動,如寒性膿腫形成時,包塊出現張力,輕度觸痛,重者與周圍組織或器官粘合成塊,固定不動。
(3)彌漫纖維型甲狀腺結核:甲狀腺明顯腫大,表面不光滑,呈現高低不平,呈結節狀,質地硬,與甲狀腺腫或慢性甲狀腺炎極為相似;重者與周圍組織或器官甚至皮膚黏著,易誤診為甲狀腺癌。
2.全身癥狀
甲狀腺結核可有結核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低熱或弛張型高熱,較少伴寒戰;病人感乏力和食欲減退,盜汗,消瘦等。乏力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癥狀,可以是肝病的早期癥狀,也可以是其他一些疾病的預警信號,如腫瘤,甚至是生理性的,如過度勞累。乏力主要是患者的自我感受,有一定的主觀性,主要是靠與平時的日常活動相比得出的,如平時可以上三層樓,現在上一層樓即感氣喘,雙腿發軟,懶動等。一般來說,肝病患者的乏力程度自輕度疲倦到嚴重乏力,與肝病的嚴重程度相一致。食欲減退是指由多種功能性障礙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不想進食或進食量顯著減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胃炎,消化性潰瘍等。食欲是一種高級神經活動的現象。出生后因吃各種食物的經驗、習慣,逐漸形成對某些食物合乎口味,某些食物不合乎口味當這些食物再次通過視覺、嗅覺味覺等可使大腦再度發生對某些食物有需求的欲望,或對某些食物厭惡。因此,在臨床上由于精神因素而出現神經性厭食拒食。但在正常人,如有嚴重的饑餓感時對食物的選擇要求也就不會過高了。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
查看更多關于甲狀腺結核的常見癥狀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