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怎么鑒別腸痙攣疾病
時間:2015-07-23來源:求醫網
在現在的生活中,沒有什么病情是不會發生的,生活中腸痙攣的發生是特別多的,而且腸痙攣病情給患者身體帶去很多影響和傷害,但是很多腸痙攣患者卻不知道怎么辨別腸痙攣,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腸痙攣的鑒別診斷方法。
腸痙攣的鑒別診斷方法如下:
1、腸套疊:
是嬰幼兒應首先鑒別的疾病,好發于4~10個月的肥胖男嬰,全年可發病,春季為高峰期。典型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哭鬧、嘔吐、腹部臘腸樣包塊及果醬樣(血)便。陣發性哭鬧為套疊的腸管痙攣所致,其程度往往比單純的腸痙攣重而且規律性更強。嘔吐幾乎發生于每一例腸套疊,單純腸痙攣則較少見。
大多數患兒可觸及腹部臘腸樣包塊,一般位于沿結腸框走行的部位,其中半數位于右上腹。包塊比單純腸痙攣時觸及的腸管粗大,有一定彈性,并有觸痛。發病超過6小時則可能排出果醬樣便。氣或鋇灌腸可證實臨床診斷(除少見的小腸套疊),并可通過增加灌腸壓力試行腸套疊復位。
2、急性闌尾炎: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多發于5歲以上小兒,但嬰幼兒期也并非不能發生,闌尾炎的典型癥狀是轉移性右下腹痛。發病初期患兒常自述為中腹或上腹部痛,也有的不能確定腹痛部位,此時可與腸痙攣相混淆,數小時后腹痛多固定于右下腹。腹痛一般為持續性,但糞石梗阻、闌尾內寄生蟲等具有梗阻性質的闌尾炎在一段時期可以陣發性、痙攣性疼痛為主,也應與腸痙攣鑒別。
鑒別要點是各種類型闌尾炎一定都有右下腹的固定壓痛,病程稍長還可能出現肌緊張,與腸痙攣不同。有時需數次檢查才能確定其壓痛點是否為“固定”。此外,闌尾炎常伴有早期的惡心、嘔吐及稍后的發熱與白血球增高。
3、急性胃腸炎或腸道感染:
可發生于各年齡組小兒,除陣發性腹痛外還可能出現嘔吐、腹瀉及發熱等癥狀,有時會由于吐、瀉而發生脫水。以上都是單純腸痙攣不應有的表現,但發病初期還是需要與腸痙攣鑒別。包括細菌性痢疾與阿米巴痢疾在內的腸道感染應結合大便的化驗室檢查才能確診。
查看更多關于生活中怎么鑒別腸痙攣疾病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