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做法可以預防心源性休克
時間:2015-07-23來源:求醫網
創傷和失血早期,機體代償功能尚好。病人神志一般清楚,精神緊張或有煩躁、焦慮,隨著心源性休克加重,進入失代償期,病人腦組織供血逐漸減少,缺氧加重,表現為表情淡漠、意識模糊、感覺遲鈍,甚至昏迷,表示病情惡化,因此,要嚴密觀察病人神志與表情。
心源性休克病人應給予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心源性休克,當病人體溫過低時,應增加室溫,增加被服。室溫保持在18~20℃,溫度太高會增加組織的代謝率,從而增加氧氣的消耗量,維持適當的舒適,減少不必要的活動,讓病人充分休息。
多數創傷性失血病人同時伴有多處損傷,骨折、腹部臟器破裂等,需及時手術止血及清創等。對需手術的病人,應在抗心源性休克的同時,做好必需的術前準備,如青霉素、普魯卡因、tat試驗、備皮、配血,協助有關輔助診斷,—切護理操作均要快而準確。
大部分心源性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頻率及幅度代償增加,當出現呼吸加深加快或變淺不規則,并出現鼻翼扇動,提示病情惡化,應嚴密觀察及時處理。尿量的監測是護理工作中觀察、判斷腎臟毛細血管灌流量的—項重要指標之一。本組病人在挽救中,一律放置導尿管,并每小時測量一次尿量,如每小時尿量少于20ml,說明腎臟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有心源性休克。如經搶救治療后每小時尿量恢復至30ml時,為心源性休克緩解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搶救的過程中,嚴格認真監測尿量極為重要。心源性休克病人體溫一般偏低,如病人突然體溫升高表示有其它感染,要及時報告醫師。
查看更多關于哪些做法可以預防心源性休克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