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發病機制及病因
時間:2015-08-07來源:求醫網
一、骨盆骨折的發病機制
骨盆骨折多為直接暴力撞擊,擠壓骨盆或從高處墜落沖撞所致,運動時突然用力過猛,起于骨盆的肌肉突然猛烈收縮,亦可造成其起點處的骨盆撕脫骨折,低能量損傷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壞骨盆環的穩定,治療上相對容易,但是,中,高能量損傷,特別是機動車交通傷多不僅限于骨盆,在骨盆環受到破壞的同時常合并廣泛的軟組織傷,盆內臟器傷或其他骨骼及內臟傷,因此,骨盆骨折常為多發傷中的一個損傷,多發傷中有骨盆骨折者為20%,機動車創傷中有骨盆骨折者為25%~84.5%,骨盆骨折是機動車事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僅次于顱腦傷和胸部損傷,損傷后的早期死亡主要是由于大量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與感染等所致,在嚴重的骨盆創傷的救治中,防止危及生命的出血和及時診斷治療合并傷,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二、骨盆骨折的發病病因
造成骨盆骨折的原因為外傷因素,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從而造成骨質的完整性破壞,引起骨盆骨折,直接暴力引起的骨盆骨折成為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此外,擠壓暴力所致的骨盆骨折多見于交通事故和塌方。骨盆骨折后局部腫脹、疼痛、皮下瘀斑;常有尿道損傷,可出現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難,會陰部有血腫 ,膀胱破裂,血尿 腹痛,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狀。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擠壓所致。多見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戰時則為火器傷,骨盆骨折創傷在,半數以上伴有合并癥或多發傷。最嚴重的是創傷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臟器合并傷,救治不當有很高的死亡率。患側肢體縮短,從臍至內踝長度患側縮短,但從髂前上棘至內踝長度患側常不縮短股骨頭中心脫位的例外,在骶髂關節有脫位時,患側髂后上棘較健側明顯凸起,與棘突間距離也較健側縮短,表示髂后上棘向后,向上,向中線移位。
查看更多關于骨盆骨折的發病機制及病因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