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性穿孔有哪些病因
時間:2015-08-10來源:求醫網
潰瘍穿孔后,胃內容物溢入腹腔,高度酸性或堿性的內容物可引起化學性腹膜炎,約6h后,可轉變為細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多為大腸埃希桿菌,后壁潰瘍在侵蝕至漿膜層前,與鄰近器官多已愈著,形成慢性穿透性潰瘍,因而很少出現急性穿孔。急性穿孔是胃潰瘍最常見的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因潰瘍穿孔而住院治療的病例占潰瘍病住院治療的20%左右。有報道,胃潰瘍性穿孔的病死率為27%,年齡越大,病死率越高,超過80歲病死率可迅速上升,病死率與穿孔后手術治療的時間長短有關,據報道穿孔6h后才行手術者,則術后病死率迅速增加。
一、非類固醇抗炎藥的應用
非類固醇抗炎藥和GU,DU的穿孔密切相關,對應用此類藥物治療的患者進行觀察,顯示非類固醇抗炎藥是DU穿孔的主要促進因素。
二、緊張與勞累
很多成人由于工作壓力導致的精神過度緊張或勞累,會增加迷走神經興奮,使潰瘍加重而穿孔。
三、免疫遏制劑應用
尤其在器官移植患者中應用激素治療,會促進DU穿孔的發生。
四、飲食過量
由于工作因素導致用餐時間不規律,暴飲暴食,或肥胖喜食的人經常過量飲食使胃內壓力增加,促使胃潰瘍性穿孔。
五、其他因素
包括患者年齡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創傷,大面積燒傷和多發性器官功能衰竭等。
胃潰瘍性穿孔多發生于慢性潰瘍的病理基礎之上,在情緒緊張,疲勞,飲食或藥物等因素作用下,胃潰瘍活動期病變可逐漸加深,侵蝕胃壁,由黏膜至肌層,再至漿膜終至穿孔,穿孔多位于前壁,胃潰瘍性穿孔大都位于小彎前部或前上部,穿孔多為單發,偶可為多發穿孔,70%的穿孔直徑小于0.5cm,1.0cm以上的穿孔占5%~10%。
查看更多關于胃潰瘍性穿孔有哪些病因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胃潰瘍性穿孔治療方法 |
- 胃潰瘍性穿孔病因 |
- 胃潰瘍性穿孔飲食 |
- 胃潰瘍性穿孔專家 |
- 胃潰瘍性穿孔醫院
- 胃潰瘍性穿孔治療指南 |
- 胃潰瘍性穿孔癥狀 |
- 胃潰瘍性穿孔檢查 |
- 視頻 |
- 胃潰瘍性穿孔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