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酸中毒的飲食保健常識
時間:2015-09-02來源:求醫網
人體內很多生物酶的效率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容易被細菌或病毒感染,血液粘度上升,流動性下降,影響血液微循環的效率,容易引起代謝性酸中毒,有研究顯示大部分疾病易發于酸性體質的人身上。所以,平日應該做好代謝性酸中毒的飲食保健,想要做好代謝性酸中毒的飲食保健首先是正確辨別食品酸堿性。
一、酸性食物
進入機體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是酸性物質,如豬肉、牛肉、雞肉、魚類、蝦、**黃、大米、大麥、小麥、糙米、紫菜、柿子等。這些食物在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酸性物質,但都被血液中的緩沖物質所中和,不至于使人體內部環境呈酸性。同時機體每日排出大量的酸性物質,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二、堿性食物
機體代謝產物中堿性物質較少,主要來自食物,如牛奶、**白、大豆、小豆、豆腐、菠菜、黃瓜、茄子、胡蘿卜、藕、洋蔥、甘薯、土豆、海帶、葡萄、香蕉、蘋果、橘子、梨、西瓜、大蒜、茶葉、等堿性食物。它們在機體內被氧化分解為無機鹽和氣體,其中無機鹽為可溶性物質,即成為堿性物質,能中和酸性物質,維持人體體液的正常酸堿平衡。
食物本身是酸性或堿性,不代表攝入體內的PH值是一定的。多數堿性食物攝入體內表現為堿性,但也有的堿性或降低,甚至變為酸性。以牛奶為例,鈣離子燃燒之后的灰分,遇水生成氫氧化物,是強堿。可是在人體中,90%以上的鈣都是以固體的形式存在,堿性雖強,卻體現不出來。
呈酸性食物也并非不如呈堿性食物。如作為主食的谷類,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雖然對于糖尿病人需限量,但仍然應作為他們每天的主要能量來源;還有肉、蛋類,是我們攝取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即使是肥胖或血脂高的人也可適量攝入,單純靠牛奶是無法保證每天足夠的蛋白質攝入的;而植物油能量雖高,卻能提供我們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同時也是我們體內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吸收的重要介質。各類食物對我們的健康各有作用,不能互相替代,防止代謝性酸中毒需要注意酸堿平衡。
查看更多關于代謝性酸中毒的飲食保健常識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代謝性酸中毒治療方法 |
- 代謝性酸中毒病因 |
- 代謝性酸中毒飲食 |
- 代謝性酸中毒專家 |
- 代謝性酸中毒醫院
- 代謝性酸中毒治療指南 |
- 代謝性酸中毒癥狀 |
- 代謝性酸中毒檢查 |
- 視頻 |
- 代謝性酸中毒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