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胃食管反流病進行合理的檢查
時間:2014-10-13來源:求醫網
胃食管反流病(GERD)典型的癥狀有助于診斷檢查。如燒心和反流,也可有胸痛、反食、吞咽困難、吞咽痛,不典型的癥狀包括上腹痛、噯氣、腹脹、上腹不適、咽部異物感等,還可有食管外癥狀如慢性咳嗽、哮喘和吸入性肺炎、咽喉炎等。燒心是指胸骨后燒灼感。反流是指胃內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動的感覺,可以是反酸。
胃食管反流病合理的檢查方法如下:
1.食管黏膜活檢
食管黏膜活檢和細胞學檢查對評價GERD病人的價值有限,除非對Barrett食管和疑有癌變時,鏡下表現疑為Barrett食管,則應系統地進行檢查以除外分化不良和癌,病人還應采用內鏡隨診,每1,2年1次,這是目前對Barrett食管的常規處理方法。
2.病理學檢查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固有膜內出現嗜中性和嗜酸性兩種細胞,對診斷胃食管反流病具有重要意義,但嗜酸性細胞并非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固有特征,嗜酸性細胞增多癥和嗜酸性細胞胃腸炎病人亦可發現明顯的嗜酸性細胞浸潤,只有除外此兩種情況之后,才可視為反流性食管炎的一項組織學診斷標準,在食管上皮或固有膜內發現嗜中性細胞通常表明炎癥比較嚴重,不少作者認為反流性食管炎輕微期嗜中性細胞并不經常出現,故以此作為診斷依據并不可靠,另外,固有膜乳頭淺表毛細血管擴張,并向上皮內生長,以及紅細胞滲入上皮內亦是早期食管炎的一個診斷標志。
在炎癥進展和糜爛形成期,內鏡下可見沿食管長軸有條狀糜爛,也可成片狀融合,組織學檢查可見病變區域上皮壞死脫落,形成淺表性上皮缺損,其上由炎性纖維素膜覆蓋,其下可見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炎癥改變主要限于黏膜肌層以上,還可見到淺表部位毛細血管和纖維母細胞增生,形成慢性炎癥或愈復性肉芽組織。
3.膽紅素監測
最敏感的發現胃食管反流病方法是膽紅素監測,近年有甲溴苯寧(Bilitec)2000(Medttonic-Synectics)問世,能有效地測量十二指腸反流,定量地發現十二指腸反流物中的膽紅素,這是用纖維光導技術制造的監測設備,在生理條件下對十二指腸胃反流進行24小時便攜式監測,還可與pH電極結合使用,同時測定來自十二指腸的膽紅素和胃內的pH變化。
溫馨提示:結胃食管反流病的某些癥狀與食管和食管鄰近器官的器質性疾病難以鑒別,當患者出現以下“報警”癥狀時,應積極進行相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這些“報警”癥狀包括進行性吞咽困難,吞咽痛,體重減輕,貧血,嘔血和(或)黑便。對有食管癌和(或)胃癌家族史者,食管癌和胃癌高發區患者,年齡﹥40歲患者也應積極進行檢查以明確排除腫瘤。
查看更多關于如何對胃食管反流病進行合理的檢查的相關常識>>
- 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方法 |
- 胃食管反流病病因 |
- 胃食管反流病飲食 |
- 胃食管反流病專家 |
- 胃食管反流病醫院
- 胃食管反流病治療指南 |
- 胃食管反流病癥狀 |
- 胃食管反流病檢查 |
- 視頻 |
- 胃食管反流病咨詢